•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恭迎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日 祈愿所有行愿皆得成就!

海门应愿

大行菩萨称普贤

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

智慧化生七宝莲

一切三昧皆自在

本来妙德尽周圆

宝威来赞娑婆化

灵感神通震大千

农历二月二十一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


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

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

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

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

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

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

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

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

——印光大师

普贤菩萨,梵音汉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大行、弘深誓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

《大日经疏》卷一中提到:普贤菩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即是说普贤菩萨依深菩提心所起广大弘深誓愿,及身、口、意悉皆清净,遍尽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大德,所以尊名为“普贤”。

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与文殊菩萨摩诃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两者并为无上释尊的两大胁侍。他的坐骑为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种清静,四足代表四种功德。

普贤菩萨摩诃萨是大乘菩萨行的大愿大行的代表,象征着中国大乘佛教的精神。《华严经》中明示,一切佛法归于毗卢遮那佛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其中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菩萨行德本体。

善财童子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同行,求生西方。


普贤菩萨化现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常与文殊化身寒山大士说法论道。

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其姓名,答:

“我无家、无姓、亦无名。”

丰干禅师愍其无依,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名之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一日,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责其对圣像不恭,可能头脑有毛病,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赠其挚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当晚寺僧,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始知拾得来历不凡。

拾得与寒山子时相往来,还常对人说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打之。

寒山对拾得曰:“世间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后拾得掌牧牛之职,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萨,律师正为僧众在堂中说戒。拾得驱牛群到法堂前倚门而立,并抚掌笑曰:“悠悠哉,聚得作相,这个如何?”

说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曰:“下人疯狂,破我说戒。”

拾得见其嗔心起,即说偈曰:“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

戒和尚见拾得嘻皮笑脸,气得下堂来打拾得,要他驱牛出去。

拾得曰:“我不赶牛了,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们都有法号,不信,且看我叫它们出来。”

随即对牛群说:“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即有一白牛作声而过,又曰:“前生典座光超出来,”又有一黑牛应声而出。拾得又叫:“直岁靖本出来,”又有一牯牛应声出来,最后,拾得牵一牛说曰:“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广大,汝却辜佛恩。”

自此,僧众始知拾得,并非凡间俗子,不再以疯子看待。后因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圣迹显露,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


普贤菩萨道场

普贤菩萨,道证一真,德圆两足。住寂光而兴慈运悲,辅善逝而带果行因。具遮那之全体,示居补处。结华严之大义,指归西方。虽尽十方法界,无非所住真境。而此大光明山,实为应化道场。溯其立名之意,盖以佛光昼现,圣灯夜来,亘古今而无或隐灭,尽来际以启牖群生。由是之故,致此峨眉宝山,亦称大光明焉。

——印光大师《重修峨眉山志序》

峨眉山位于北纬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佛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

《华严经》载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因此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峨眉山在晋代创有六大佛寺。晋隆安三年(399年)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传峨眉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即由此而来。

峨眉山的最高处是金顶,上建金顶寺,威镇全山。金顶寺又称光明寺,因山顶常有光明而得名。每当午夜,在金顶上看群峰中,有千百万点晶莹闪耀的光亮,从山沟里慢慢地升起来,像一盏盏明灯,忽上忽下,灿若明星,人称此奇景为“万盏明灯朝普贤”。


普贤菩萨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菩萨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于一切佛法无碍无尽。

1.音声忍。菩萨对佛所说一切教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专心忆念,修习安住。

2.顺忍。菩萨能于诸法思维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

3.无生法忍。菩萨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

4.如幻忍。菩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生。于一法中解多法,于多法中解一法。菩萨了达诸法如幻已,则了达国土、众生、法界、世间,悉皆平等,了达佛出现平等,了达三世平等,成就种种神通变化。菩萨虽成就佛国土,知国土无差别;虽成就众生界而知众生无差别;虽普观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动,虽达三世平等而不违分别三世法;虽成就蕴处而永断所依;虽度脱众生而了知法界平等,无种种差别;虽知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说而常说法,辩才无尽;虽不取度化众生事而不舍大悲,为度一切众生转于法轮;虽为开示过去因缘而知因缘性无有动转。

5.如焰忍。菩萨知一切世间,同于阳焰。譬如阳焰,无有方所,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断非常,非一色非种种色,亦非无色,但随世间语言显示。菩萨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现证一切,令得圆满。

6.如梦忍。菩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灭,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观一切世间,悉皆如梦,无有差别。

7.如响忍。菩萨观如来说法声音,悉同于响。虽非内非外,非内外出,而能示现善巧名句,成就演说。譬如谷响,从缘所起,而于法性,无有相违。菩萨观察一切众生,以广长舌相而为演说,其声无碍,遍十方土。菩萨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虽知无可说而广说诸法。妙音平等,随类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达。

8.如影忍。菩萨非于世间生,非于世间没;非是世间,非出世间;非修菩萨行,非舍于大愿;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办一切世间事;不随世间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于明镜等清净物中而现其影,影与明镜,非一非异,非离非合。菩萨亦如是,于无二法中,分别二想,善巧方便,通达无碍。菩萨成就此忍,虽往诣十方国土,而能普现一切佛刹,亦不离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现,所行无碍。

9.如化忍。菩萨观世出世间法,一切如化。观世间染法如化者:一切众生意业化,觉想所起故;一切世间诸行化,分别所起故;一切苦乐颠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间不实化,言说所现故;一切烦恼分别化,想念所起故。观出世间净法化者:清净调伏化,无分别所现故;于三世不转化,众生平等故;菩萨愿力化,广大修行故;如来大悲化,方便示现故;转法轮方便化,智慧无碍,辩才所说故;菩萨行如化忍,能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不住于法,不离于法。菩萨安住如化忍时,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利益众生。

10.空忍。菩萨了知一切法界,一切世间界,一切法犹如虚空,以无想、无起、无二故。一切众生、一切佛、一切佛力犹如虚空,以无所行,无分别,无差别故。一切禅定,所说一切法,一切佛身犹如虚空,以三际平等,不可言说,无著无碍故。菩萨修空忍,能证知一切诸法而无分别;严净一切佛国而无所依身。通达一切波罗密,普坐一切金刚之座,普发一切随类之音,为一切世间,转于法轮,未曾失时。


《普贤行愿品》

普贤菩萨,世称十大愿王,普贤菩萨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称“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愿许多人都非常熟悉,普贤“十大愿王”出自《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全称《普贤菩萨行愿品》,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及《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

《普贤行愿品》取自《华严经》,主要内容是成就如来功德的十大愿王: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一切修行都离不开愿,《华严经》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永明延寿大师说:“发大愿者万行之因,能长慈悲,不断佛种,成道利生皆因宏誓”。是以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行愿相从,自他兼利。修持十大愿王便可以具足一切行愿,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

01.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02.称赞如来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03.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04.忏悔业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我今一切皆忏悔

05.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06.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07.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08.常随佛学


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我愿常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09.恒顺众生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我常随顺诸众生 圆满无上大菩提

10.普皆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学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要牢记弘一法师书写的两句话:

愿得普贤真妙行,

常乐利益诸众生。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责编:二一 | 美编:梁川

文章转载来源:弘化社


9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