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
就像空中的云雾。
如果你自然安住,
它是无利无害的
一旦分别执着,
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
若去观察其本体,
不过像水泡一样没有实义,
又有什么可贪的呢?
凡夫被无明所障蔽,
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往往当成了真实不虚,
进而不断产生执著、烦恼、痛苦……
说白了,这完全是
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证悟的方法,
在佛教中有很多,
我们可以用中观的方法
来推理、观察,
也可以用大手印、
大圆满的窍诀,
借助于上师的加持而现见心性。
但不管用哪一种,
大家务必要牢记:
一切法在究竟上虽然是空性,
但对空性也不能执著!
每个众生的心中,
都潜藏着一个大魔王,
这就是无明愚痴。
不知取舍善恶因果,
不知闻思修行,
这是一种愚痴;
对远离戏论的空性
并无点滴了解,
这又是一种愚痴;
对无欺因果的缘起性
也丝毫不了达,
这还是一种愚痴。
所以,
我们现在应断的,
就是这种
不知取舍的“愚痴”;
而最终必须要根除的,
则是不通达诸法本性的“无明”。
要知道,
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
起心动念中,
掺杂了贪嗔痴的都是恶业,
断除了贪嗔痴的才是善法。
因此,
想方设法断除贪嗔痴,
对每个人来讲至关重要。
生而为人,
应该追寻心灵之道。
若非如此,则浪费了宝贵的人身。
如同已抵达遍满黄金的宝洲,
却没有拿任何财宝而双手空空返回,
这是多么可惜!
清净和不清净的根本,
唯一就是自己的心。
既然心能显现轮回、
涅槃等一切法,
那么,
若将自己的心转到善法方面,
安乐将会指日可待;
假如不能调伏自心,
经常在烦恼的推动下
为非作歹,
未来也必定是自讨“苦”吃。
既然无论是外在的世界,
还是我们自身,
都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
那又何必对于现在所拥有的
贪恋不舍呢?
佛法的生命与核心,
就是对慈悲心的培养。
慈心,是祈愿众生得到安乐;
悲心,是希望众生远离痛苦。
不管是什么人,
都应开发这种
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的品质。
●
●
愚笨的人总是贪著眼前小利,
有智慧的人则会作长远打算,
追求自身功德的完善,
才是一切幸福圆满的因。
散乱的内在根源是心,
而人数之多寡,
并非造成散乱的根本原因。
如果心容易为外境牵染,
即便你独居深山,
也会产生如是之过患。
只有从根本上斩断了我执,
才能让痛苦荡然无存。
诚如寂天菩萨所说:
“世间一切灾害、
恐怖和痛苦,
皆从我执而生,
既然如此,
还留着我执这个大魔王
做什么呢?”
现在许多人希望自己
健康无病,
永远青春年轻,
其实这些意义并不大,
若能调伏自己的心,
其价值将远远超过世上的一切。
我们不管是希求善法,
还是追求无意义的琐事,
到了最后,
都应该观察心的本性,
断除一切期望和疑虑的分别念,
在无有任何执著的
境界中安住,
如此烦恼才会销声匿迹。
在此过程中,
最初心若无法安住,
可以在自己面前
放一尊释迦牟尼佛像,
然后注视佛像的心间;
如果时间久了产生昏沉,
则可往上观佛像的顶髻。
如此观修,
很容易调伏这颗躁动的心,
所有的分别念都会消失。
打个比方说,
贪心极为强盛的人,
见到一个绝世美女后,
她的笑靥会时时刻刻
浮现在脑海中。
同样,
对诸佛菩萨若
也有这样的“贪心”,
日日夜夜不断地忆念,
乃至我们获得菩提果之间,
佛菩萨都不会远离,
并时时以大悲心
加持我们,
带来一切利乐的悉地。
只要对阿弥陀佛
有坚定的信心,
一心一意发愿往生,
然后依教奉行,
不造五无间罪和舍法罪,
那么定会如释迦牟尼佛
和阿弥陀佛亲口承诺的:
我们命终之后一定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平时也一定要
谨小慎微,
管好自己的嘴巴,
不要随意对人恶言相向。
假如自己因业力现前,
控制不住骂了人,
也应马上念
“嗡班匝萨埵吽”
至少一千遍,
乃至十万遍。
以此咒力的不可思议加持,
可以忏净任何可怕的业障。
若能以菩提心
摄持自己的生活与修行,
将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
不仅能带来
健康、长寿、富足,
同时,
还可遣除自己
乃至整个社会的种种负能量。
当我们对别人生贪心
或嗔心时,
马上意识到
这跟梦中嗔敌贪亲一样;
当自己成功或失败时,
也知道这就如同
梦中的成败一样……
若以此慢慢断除执著,
不但各种痛苦会离你远去,
最终还可以认清一切诸法的真相,
证悟三世如来的果位!
在我看来,
对众生今生来世
最有帮助的,
莫过于殊胜的佛法。
而在佛法中,
有两个要点必不可少:
第一、清净的见解,
尤其是相信因果的正见。
如果没有它,就得
不到善趣的安乐。
第二、无垢的信心,
即对三宝有永不退转的信心,
这是今生和来世
一切圆满的根本。
不管是大上师还是小上师,
无论名声是否广大,
只要在他面前得过佛法,
他就是自己的上师,
对此我们应感恩不尽。
米拉日巴尊者
对弟子热琼巴也说:
“当今,
智者不会受到恭敬,
愚者却备受拥戴;
了义的佛法不受重视,
不了义的法门却被推崇备至。
所以,
你应努力追随
真正的善知识,
去寻求了义的法要。”
如今,
这样的教诲对我们依然有效。
衡量一位善知识的标准,
唯一就是看他
内在的悲与智——
有没有舍己为天下众生的悲心,
有没有证悟法界实相的智慧。
面对别人的赞叹,
若是合理,
用不着生起欢喜心;
若不合理,
这种赞叹也就虚妄不实,
更不值得为此而沾沾自喜。
作为凡夫,
千万不要太自以为是。
如果你明明喜欢得到,
不喜欢失去;
喜欢快乐,
不喜欢痛苦;
喜欢被称扬,
不喜欢被谩骂,
整天被世间八法
吹得团团转,
却自称对一切都不执著,
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修行不能一开始
就住在山洞等无人的地方,
而应在具有法相的上师面前,
认真听受佛法,
最好不要离开闻思修。
当然,
我也并非让你闻思一辈子
而不要修行,
但若毕生都在盲修瞎炼
而不闻思,
这也是一种邪道!
轮回中
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法,
当我们遇到好事时
不必生贪,
遇到坏事时
更没必要生嗔,
对一切法都不要有什么执著。
文 | 《不离》
图 | 网络+原创
前行影事:asdfsafe
日达堪布汉语平台:rdk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