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促使学生寻求老师呢?理想上,是为了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证悟,但从这样的愿望开始是很稀有的。人们经常是在面对灾难、身体的痛苦或无望的病情诊断时,才开始对心灵的观点感到兴趣,因为直到此时,我们才认识到生命是充满了令人恐惧又担心的无尽痛苦,于是我们开始到处寻找避免它的办法。
在这种背景下,当我们初次遇见上师时,很可能只视他为可以抱怨、哭诉、讨论或祈请的对象,类似是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或甚至「神」的替代品。
虽然可能会花上一段时间,但最终我们会了解,想要从这种痛苦的存在中解脱,唯一的办法是「证悟」;而要达到证悟,我们只能藉由追随心灵之道,以及找到一位心灵上师,才有可能成就。
我们对证悟的渴望,有助于对心灵之道培养出真正的虔敬心;但这种渴望很难唤起,更难以维系。在我们过度拥挤的脑子里,虔敬心可能会昙花一现,但许多其它邻近而不安的情绪马上就会将它染污。然而,纵使我们只经历到真实虔敬心的吉光片羽,但其实价值却无可估量,因为即使是最轻微的一瞥,也能引导我们走上正道。
理论上,我们是因为渴望证悟而寻找上师,但实际上,学生常常由于相当不同的理由而被上师所吸引。例如,上师可能体态优美,或拥有一人令人无法抗拒的翘臀,或拥有美妙的声音;而对于我们某些而言,这些可能就是让我们有所反应的仅有准则。但是,一旦被勾摄住了,我们就应该试图将这些世俗的吸引转为虔敬心,并以对证悟的渴望来追随上师。
如果我们能够以这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发心,与上师的关系就永远不会动摇。但是,如果我们的发心被物质利益或其它的世俗欲望所染污,事情就一定会出错。错误的发心会导致虚妄的期待,这是任何上师都无法令你满足的。即使我们自认为是心灵道上的学子,但是这种错误的发心,仍会令我们经历世俗的失望,一如我们在轮回计划受阻时所感受到的一样。
当关系逐渐成熟之后,我们不仅会视上师为自己的导师,更会视他为心灵之道的关键。他不再只是提供读书清单、回答无止境问题的那个人,而是我们佛性示现的体现。
由于佛性太过抽象,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可能靠自己之力而与它连结上,所以我们得请上师——也就是自己佛性的反映——来替代我们连结。这就是「以上师为道」(take the guru as the path)的一种方法。
金刚乘中说,上师既是「佛」,上师既是「法」,上师既是「僧」。「上师」在此不仅是指外在的上师,也指内在的、秘密的上师。因此,从甚深的层次而言,上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心灵之道的整体。
上师既是「法」
在佛经中,关于如何跟随上师,相同的建议一再出现,那就是「四依法」(Fourreliances):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义不依语;
(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四)依智不依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单凭外表与举止成功地判断别人;而在心灵之道上,过份依赖上师的个性与物质更不是个好主意。如果经过彻底分析,而决定以他为法道,那么很重要的就是不要再他归类为一个「人」,因为从此刻起,上师既是「法」。
不要事后批评自己
虽然你可能已经找到上师,认定了他的纯正性,而且也被他所接受,可是过了一阵子,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对了事。也许你对上师的分析有破绽?有关他的个性与生活方式,你是否真的检视了每项该检视的事?如果你手上时间很多,而且乐于满足每个散乱的念头,你大可继续分析上师,爱分析多久就多久。
但是如果你急切地想抵达彼岸(证悟),而且知道时间所剩不多,最快的方法就是单纯地选择一位上师,然后上路。做了这个重要的决定之后,上师将成为你的法道,你也就必须对他培养出坚定不移的虔敬心;因为就一位完全具格、纯正的金刚上师而言,虔敬心是极为有力的方法,保证能带给你无量的加持。
但为了让这一切都一一到位,你所必须先解决的问题是:你考虑要当作上师的人是否具格,而且特别要解决的是,何谓真正的「具格」。
吉美·林巴说,检视上师以及检视你自己选择他的动机,这两者都极其重要。但是要记住,到了你能分辨具格不具格的上师时,你已经在心灵之道上进展得很远了;而一直到那个时候,这会是心灵修持上相当令人迷惘的面向。
纯正上师所具有的功德
如今,具格的大师极为稀少;而根据吉美·林巴所述,在三百多年前,具格的大师就已经是间断且稀有了,他对具格上师稀有的悲痛,如今还被学生们持续地研读着。那么,我们应该在上师身上寻找何种功德呢?
纯正上师也是佛法修行者
如今许多所谓的「上师」就如聋子音乐家,他们既不修持,也无足够的佛法知识来正确地教导他人。即使他们拥有佛法知识,也不会把自己所教的内容付诸修持。
龙钦巴说,末法时期的众生都被宠坏了,不会因接受他人的帮助而感到满足。因此,如同雏鸟必须先等翅膀硬了、羽毛丰了才会试图飞翔,修行者也必须先在心灵修持上修养成熟,否则无法真正地利益有情众生。而且,若无一定程度的遍知能力,几乎不可能真正地利益他人。
因此,龙钦巴建议我们要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利益他人的愿望,但在心灵之道的初始,更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修养。
康楚仁波切说,接受未曾修持者的教导,就如你正在生病时去阅读与治疗相关的书,它可能在知识上读起来令人满意,但等你真正需要实际帮助时,一本书却是毫无用处的。
纯正上师不会为了获取利益而调整教法
传播佛法非常重要,但绝不应该为了物质利益获利而教授。果真如此,佛法就会像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智慧传统一般,因为失去了力量而衰落。例如,把修持印度瑜伽当作锻炼身体的时尚已经几十年了,当今有多少老师提及真正瑜伽修持背后的见地与动机?或者保留传统的元素,如对瑜伽老师行大礼拜或在授课时唱诵祈请文?少数是有,但并不多见。
大多数的状况是,瑜伽修持中有关心灵的一切全被省略,让课程能更符合健康意识强烈的企业员工之时刻表,也让老师们更加有利可图。一旦类似瑜伽这种活动变成只是另外一种摇钱树时,它就迅速地失去了心灵的特质。
你可曾享受过传统的英国茶,从瓷壶中倒出来,用配套的茶杯与茶盘奉上?它真是优雅!而当纯正的「英国茶」氛围被营造出来时,茶本身便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质量。但如今,能喝到正统的英国茶是另一种相当稀有的经验;更多人喝的是在快餐店里买来的茶,装在附有盖子的聚苯乙烯杯里,然后在上班途中大口地喝下。这可能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摄取方式,但太多东西在这种过程中失去了。
大多数上班族对于他们的速溶茶都会相当满意,但对真正的茶痴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得过传统的仪式。同样的,上师不应该让佛法去适应忙碌而物质化的人们之需要,因为他们要求的是用一种符合其生活方式的商业方法来接受教法。若是如此,太多真正心灵之道至关重要的东西,就会因而丧失了。
纯正上师归属于一个纯正的传承
伟大的萨迦派上师札巴·坚赞说,没有传承的上师是不能传递加持的。
佛法的基本见地是:所有的事物都由因缘而产生,并非随机而发生的。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依靠正确的因缘去达成证悟。遇见一位心灵上师,而且被其接受,是绝对重要的因缘。因为只有接近上师,我们善良与灵性的特质才能被激发而增长。
「上师瑜伽」的修持,与崇拜外在的个人完全无关,它也不是用来承认某位上师就是我们老师的无聊方法。
「上师瑜伽」是建立自己与心性之间的桥梁之唯一途径,因此,不仅寻找一位纯正上师是重要的,他也必须持有纯正的传承。身为一个能力有限的众生,我们要衡量法道与其道上行者(上师)的效力,只能藉由查访上师、他的上师们,以及所有同一传承其它上师们的心灵修持经验之历史纪录。
对一个与所有传承无关,却声称发现某条证悟新道的人,我们把自己的信任感放在他身上是非常冒险的。如果你确定要追随某位自命为「上师」的人,那么请切记,你将只能仰赖自己,因为他的声明是否属实,完全无法检验。他极有可能是个骗子!因此,确定你的上师属于某个传承,非常有助于验证他的智慧与证悟的真实性,如同知道某位学者在哪个大学研习、从哪位教授得到学位,非常有助于验证她的学术地位之真实性一般。
具格的上师至少必须具足悲心,而且总是为了你的利益,而非他自己的利益而努力。
福德与上师
在此,「福德」再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寻找正确的上师需要大量的福德。若无福德,甚至连遇见心灵导师的愿望都不会生起,更遑论能以正确的发心培养出清明的能力,来辨别上师是否既纯正又适合自己。找到上师是一回事,有足够的福德不去怀疑自己的选择,并能一直相信他又是另一回事——这需要有海量的福德。事实上,在你与上师的关系中,每一阶段都需要福德。
在这一生中,你与上师的业缘所积聚的福德一直都潜伏着,有如你在飞往证悟航班的等候名单上等候通知。一旦你遇见上师,那个福德便开始成熟,此后,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然而,你的心灵之道终将如何展开,完全取决于你与上师,例如,他可能会叫你放弃现在的生活,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果真如此,那就是你必须追求的法道,因为你必须为了最终能获得证悟,而付出任何代价。
以虔敬心来度量心灵的进展
在佛法修持的每个阶段,理解(understanding)、经验(experience)与证悟(realization)都会在你心中增长。因此,无论你有多少信心,由你的证悟结果所归纳的结论,完全是你自己的。
因此之故,唯一真正显示你的心灵是否有所进展的,就是你对上师的虔敬心以及对有情众生的悲心,是否有所增长。除此之外,你所有的净境(vision)、梦境或从佛法修行者协会赢得的奖章,完全不代表任何事情,也都毫无意义。
皈依:窍诀教授
「皈依」有多种的窍诀教授。
一种方法是我们皈依「佛」为导师、皈依「法」为道路、皈依「僧」为道途上的友伴。
另一种,是金刚乘所教授的方法,是要具足绝对的信心认定上师即是「佛」、上师即是「法」、上师即是「僧」;甚至更为明确的——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心即是「僧」。
我们为何要观想上师为佛或其它尊胜的形相?
事实上,我们到底为何要观想上师?为何不直接观想释迦牟尼佛的形相,并且相信他就是释迦牟尼就好?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是,人类很难想象佛性可以存在于我们这种凡俗的生物当中。其次,我们同样地难以相信,又打哈欠、又喝茶的人类上师,会是一位真正的佛,他怎么可能是呢?很多事情他都还不知道,他平时都茫茫然,我们因而在对他全然信任与怀疑猜忌之间,左右摇摆。
蒋扬·钦哲·秋吉·罗卓(JamyangKhyentse Chökyi Lodrö)在他关于「上师瑜伽」的解释中写到,依据大乘与金刚乘的说法,佛性持续不断地显现。然而,如果这种显现尚未被福德所纯凈化(refined),它通常就会以烦恼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瞋恨等情绪。一旦「纯凈化」的过程开始进展,佛性就会显现为悲心、慈爱、理解与宽容,而有时它会以最为纯凈的形式——虔敬心——显现出来。只有透过「虔敬」之门凝视时,才能看见某个我们认为值得聆听与仿效的人,而我们称此人为「上师」。
据说,虽然有无量无边的佛与菩萨曾经示现,并且持续地示现于此世间,但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因福德不够而见不到他们;即使能遇见佛,也不具备足够的福德来认出他,或理解他所说的教法,或对他生起任何虔敬心。提婆达多(Devadatta)就是如此,他是佛陀的堂弟,始终生活在佛陀的身边,可是他却未能从中得到丝毫好处,因为他十分嫉妒佛陀。
对我们而言,上师是自己个人的佛。他不仅对我们开示,还无倦、无私地尽力让我们沮丧、失望,更让我们脆弱的骄慢受到致命伤,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一个目的——根除我们的我执。所以,从今起直到证悟,我们不仅要以皈依来摧毁表面的迷惑,更要以皈依来拔除迷惑之根,藉由请求上师痛打它、撕裂它、粉碎它,直到它完全被摧毁为止。
那么,我们何不索性以上师日常的样貌来观想他?
我们经常见到他,很清楚他的长相,甚至还跟他一起共进过几次晚餐,或曾陪他散步。为何要把事情变得如此困难,费力地去想象他身披厚重的织锦袍,头上还顶着西藏人喜欢让莲师戴的那种奇怪的帽子?毕竟,现今在世者无人见过莲师,也不知道他的装束到底是如何,我们唯一能参考的只有西藏的绘画和雕塑。
再次的,在理论上,金刚乘教法的主要目的是教导我们如何从不净显相转化为清凈显相。我们都以惯常的不净显相来检视人类上师,然而,这正是我们必须尽力去转化的显相。虽然我们曾听过,当我们有纯凈显相时,包括墙壁、天花板、地板等身边的一切看起来相当不同,但在我们之中,鲜少有人可以在看待世界的方式上立即跨出这么大的一步。
但是缺乏这种能力并非我们当下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尽快去除自己对上师的任何不净显相。当他打哈欠、睡觉、无节制地购物或行为古怪时,立即提醒自己,你所看到的只是自心的诠释,而这诠释正是需要被转化的。
要转化僵硬且二元分别的心所需的努力,远超过你在心眼中维持着上师是普通人的形相。因此,当你在修持中需要观想上师时,要想象他以莲师或金刚总持的形相,出现在你面前的虚空中。以普通人的形相观想上师,只会让你对他不净显相的习气永远存在,或者最多只把他看成是一位友伴而已,因而无法让你接受自己是上师是「无以伦比」的想法。
为何要观想上师为金刚萨埵?
你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与福德的投射,而虔敬心又是你佛性与福德的显现。若无福德,你就无法在遇到上师时认出他来,或一如提婆达多,觉察不出上师的一丝功德。
因此,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敬心就是这种福德的体现。
在前行修持的过程中,上师的角色会发生转变,就如同一个女人的角色会随着她各种互动所需的目的而转变一般。对她的母亲而言,她是女儿;对她的丈夫而言,她是妻子;对她的雇主而言,她是清理屋子的人。同样的,一切诸佛与菩萨本质上完全同一,但由于我们是二元分别的众生,因此,每位佛与菩萨不同的名号、颜色与外貌,能帮助我们聚焦于特定的工作上。在此修法中,是将你的上师观想为金刚萨埵,来凈化你的染污。
从技巧上而言,另外一个很好的凈化蔽障方式,是观想莲师(而非金刚萨埵)在你的头顶,并持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六字金刚萨埵咒」或「十二字莲师心咒」——金刚乘确实是各种不可思议法门的宝库。然而,凈化蔽障的力量总是与金刚萨埵连在一起,因此,他的修法是被公认最殊胜的凈化蔽障法门。佛教史告诉我们,金刚萨埵如此巨大而惊人的净障能力,源自他在菩萨因地时所发的大愿;他发愿一旦证得佛果,仅是他的名号,就足以净除甚至最严重的染污。
在此修持中,我们观想上师为金刚萨埵。在此,学生们总会问:「为何不直接观想上师本人?」在此,将上师观想为平常人的一个风险,是当你忏悔时,可能会想有所隐藏。
毕竟,如果你的上师只是个平常人,他怎么会知道你是否完全坦白?不是有很多次,都显示他对你的许多作为全然不知吗?而这种明显的了知落差,不就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更确定他并非全都知道吗?我们都受了制约,因此不会在上师面前行为不端;但如果我们背着他所做的事被他知道,我们会极为尴尬。所有这些状况,都会使得我们对上师培养强烈虔敬心或视上师为佛,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我们要将上师观为遍知佛陀金刚萨埵,他了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切;面对他,你无所隐藏。这是坦承自己所有可耻恶行的良机,而且你会发现,一旦忏悔了,你就会感到极大的解脱。
随机链接:
一个没有戒体的人,他内心完全作不了主,随业往生
关于临终往生部分的重要开示
大乘五力往生法
预知时至而往生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修行者如何助缘不信仰佛教的长辈 未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法王如意宝: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修持就是大圆满和往生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