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弘一大师:三皈依是学佛的基础

中国佛教报道网

佛教新

佛教知识

三皈依是学佛的基础,功德无量,现在不少人对此了解不多,甚至有许多人把儒释道混为一谈,不加分别,破了三皈依而不知,这是因为他们对于三皈依的巨大功德与利益无知的结果。

    

READ

三皈依是学佛的基础,功德无量,现在不少人对此了解不多,甚至有许多人把儒释道混为一谈,不加分别,破了三皈依而不知,这是因为他们对于三皈依的巨大功德与利益无知的结果。

比如,弘一大师这里介绍的,孕妇皈依对胎儿的好处,如果大家都知道的话,那么也许将来会兴起怀孕之后去寺院受皈依的习俗,该有多好啊。

授三皈依大意

弘一大师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

三宝义甚广,有种种区别。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略举之。

佛者,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诸佛是也。

法者,为佛所说之法,或菩萨等依据佛意所说之法,即现今所流传之大小乘经律论三藏也。

僧者,如菩萨声闻诸圣贤众、下至仅剃发被袈裟者皆是也。

皈依者,皈向依赖之意。

皈依于三宝者,乞三宝救护也。

大方便佛报恩经云:譬人获罪于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来无畏,但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皈向三宝,以求救护。若诚心皈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魔王邪恶,无如之何。

既已皈依于佛,自今以后,决不再依天仙神鬼一切诸外道等。

既已皈依于法,自今以后,决不再依诸外道典籍。

既已皈依于僧,自今以后,决不再依于不奉行佛法者。

第二章 授三皈之方法

一、忏悔。二、正授三皈。三、发愿回向。

应先请授者详力解释此三种文义。因仅读文而未解义,不能获诸善法也。

正授三皈之文有多种,常所用者如下:

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说)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结)

前三说时,已得皈依善法。后三结者,重更叮咛令不忘失也。

忏悔文及发愿回向文,由授者酌定之。但发愿回向,应有以此功德,回向众生,同生西方,齐成佛道之意。万不可惟求自利也。


第三章 授三皈之利益

经律论中,赞叹皈依三宝功德之文甚多。今略举四则。

灌顶经云:受三皈者,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诸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

善生经云:若人受三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四宝者:金、银、琉璃、玻璃。),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皈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

较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若人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宝塔,复以香花供养,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以清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所得功德。

大集经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授三皈已,儿无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拥护。是母受兼资于子也。

结语

在本寺正式讲律,至今日圆满。

今日所以聚集缁素诸众,讲三皈大意者,一以备诸师参考,俾他日为人授三皈时,知其简要之方法也。一以教诸在家人,令彼等了知三皈之大意,俾已受者,能了此意,应深自庆幸。其未受者,先能了知此意,且为他日依师受三皈之基础也。

扫码联系编辑投稿

做更好的佛教文化传播平台

中国佛教报道网优选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详情

来源 | 内容来自网络

投稿 | 248293256@qq.com

投稿 | 525716374@qq.com

责编 | 晓琳

4
文章点评
2022-07-21
一日禅 | 德不配位,必有祸端。
《易经》否卦第三爻的爻辞: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德行,泛指六德,即仁、义、礼、智、忠、信。立德行义,是做人的首要品行。人行世间,有.. <详情>
2019-10-23
殊胜壮观!栖霞古寺千僧大斋,见者功德加倍
佛教新人间佛教▬秋风送爽丹桂香,千僧云集古道场。百年中兴今更胜,梵音声中般若扬。10月20日,南京栖霞古寺举行“千佛名蓝 中兴百年 栖霞古寺千僧斋”,1300多.. <详情>
2020-12-18
佛陀拒绝回答的十四个问题
佛教新佛教故事佛经记载:一天,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中,他的徒弟中有位叫鬘童子的,在僻静处静坐修行,心中生起了一些非常迷惘念头。于是鬘童子来到世尊面.. <详情>
2020-12-18
出家人的“身份证”,你看过吗?
佛教新佛教知识我们一般国人有户口本、身份证这些证件,一方面是为了随时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国家的户籍管理。乃至于其他种种群体,大约.. <详情>
2020-12-18
他一生不做住持,不登大座,却备受尊崇
佛教新高僧大德他一生不做寺院住持不收出家徒众不登大座与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他就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 <详情>
2020-12-17
有业障病治不好怎么办?这个方法非常灵验!
佛教新大德开示导读佛法说:“一切唯心造”,善业是你心所造,恶业也是你自己心所造的;既然是你心所造,那要克服这些病业,这就好像你要和敌人战斗一样,就看.. <详情>
2020-12-17
观美女天葬——叹人生无常!世间无真爱,只有痴男女
佛教新人间佛教01在藏地游历的时候,曾经目睹过很多次天葬,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但最让我难忘的是青海省歌舞团一位女舞蹈演员的.. <详情>
2020-12-17
大师说人不开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够
佛教新佛教智慧一个人生活得如果不开心,原因只有一个:智商不够高。一个人最大的祸患是认知不足,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欲望和认知不匹配。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足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