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这个孩子怎么老打我家娃呀?
这个老师怎么不管管呀?
谁在打我家娃,我就打谁!
……
孩子被打,作为老妈哪一个不是小心脏都心疼碎了。可是大人真的懂得孩子的“打架”吗?面对孩子打架,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合适?
01
孩子打架,其实是这样的
孩子打人,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成人理解的暴力行为问题,只是还没成长起来的一些能力问题。
1-3岁的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使用口、手、脚探索世界,探索的范围也包括了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 打人或争抢玩具等行为。
比如我要得到这个玩具,但语言表达不好,抢一下、推一把,就是宝宝能想到的最快的方法,他的本意并不是想让对方受伤。
3-6岁学龄前孩子打人,主要分为:不知如何打交道、习惯于自我为中心、社会认知能力不足、释放压抑的愤怒、被大人强化打人行为、不恰当的模仿等。
还有一个原因是有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用语言去表达“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我们可以交换一下吗?”,让孩子当场试一下,就能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02
孩子打闹如何处理?
为人父母,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是希望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绝不是让他们被欺负的。
一味地忍让,既纵容了恶,也伤害了真正的善。
所以,很多观点支持孩子被打就要打回去,“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适时打回去也是“正当防卫”。
但3-6岁孩子很难分清“正当防卫”,而且和孩子打架的对方实力不明,孩子盲目打回去,难免会遭更强的反击。
那家长帮助孩子打?
孩子打闹,家长即便帮孩子出气,“打赢”对方,或骂赢对方的家长,那也只能解一时之气,下一次,孩子依然不敢言语,不敢反抗。
同时,不但保护不了自己的孩子,反而会同时伤害两个孩子。
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内心的自信,真正强大起来。
03
当孩子打了别人
1. 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行为
家长只有发现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他的问题,孩子的愤怒慢慢消失,打人行为才能慢慢减少。
2. 养成正确社交习惯
跟孩子说明有要求、有想法时应该用嘴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手打人,打人是错误的行为,做错事就需要承担后果。
3. 家长以身作则,营造良好氛围
一位美国儿童咨询师曾说:“最需要爱的孩子,往往会用最不可爱的方式来讨要爱。”
常抱抱孩子,多陪陪孩子,陪他走过成长中的每个关键期,让他知道爱比拳头更有分量!
04
当孩子被别人打了
1. 在气势上吓到对方
大声地说“你不许打人!这样做是不对的!”,愤怒地看着对方,在气势上吓倒他。
2. 跑为上策
对那些爱打人的孩子,让孩子敬而远之吧。敌弱我强,敬而远之,明智的选择跑得远远的。
3. 寻求帮助
如果跑不掉,就大声寻求周围人的帮助“他打我了!快来帮帮我!”,让身边的老师或小朋友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别小看同龄人的出手相助,可能比老师的帮助更及时有效呢!
只有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该拒绝时拒绝,才不会沦为被“欺负”的对象。
05
尊重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斯派维克说:从小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长大后才能冷静应对困难,并拿出好决策。
孩子终有一天会不再需要我们的庇护,趁他还在我们怀中时,多多放手让他去做吧,这是他们应对未来的一种能力。
心理学家李松蔚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5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手上被小朋友画满了画。于是他告诉女儿:
以后不许让小朋友乱画了。
下次她再画,你要告诉她不行。
可第二天,女儿的手还是被画花了。
后来,李松蔚老师转变了策略。他问女儿:你有什么办法,不让小朋友在你手上画吗?女儿想了想说:跟她说,再画就不是好朋友了。
这个方法果然很奏效,小朋友从此再也没在女儿手上画画了。
瞧,成人的处理方式,或许孩子并不一定喜欢,孩子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老子云:“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所以,孩子打人、被打、欺负人、被欺负,其实是孩子体验世界的一种路径。
为人父母的我们需要给与孩子一份温暖的托举,孩子便可以安心地在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