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素肉是一种神奇的食物,它“似肉非肉”,受到很多素食者乃至非素食者的喜欢。
大伙儿既惊讶“哇,这竟然是素的!”,又好奇“咦,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为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我们就来走近科学,看看“为什么植物肉吃起来像肉”。
大体讲来,有3大方面:口感、味道、营养。
所谓“肉的口感”,本质上来自动物肌肉的纤维结构给人的咀嚼感——有点弹性,有点劲道。
其实这种咀嚼感不仅仅是动物肉才有,一些菌菇也有这种口感,比如猴头菇,杏鲍菇。
素肉口感的原理一样,简单来说:把植物蛋白做成类似动物蛋白的纤维结构,就能使植物蛋白吃出类似肉类“有点弹性,有点劲道”的咀嚼感。
在多种植物蛋白中,目前以“大豆分离蛋白”做成的素肉应用最广,数量最多。它也是齐善大部分素食产品的主要材料。
那么大豆如何变成素肉?有8大步骤!
步骤1~2,大豆->大豆分离蛋白
首先我们知道大豆是非常有营养的种子,有大豆蛋白、大豆油、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大豆变成素肉的第一步,是大豆首先变成“大豆分离蛋白(粉)”。
大豆分离蛋白粉去掉了大豆的大豆油、碳水化合物等非蛋白质成分,主要保留大豆蛋白质成分,蛋白质含量超过90%。它也是不少健身爱好者补充蛋白质的选择。
步骤2~3: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拉丝蛋白
“大豆拉丝蛋白”,也称“素肉块”。顾名思义,它兼有“素”和“肉”的特征,有近似肉类的纤维状的结构和口感。
它已经是一个成品食材,有不同的形状,即平时说的素肉丝、素肉片、素肉块。
这一步骤的技术含量很高,素肉的口感很大程度取决于大豆拉丝蛋白的质量。感受下大豆拉丝蛋白的“拉丝”感。
(小编亲手撕给大家看~)
步骤3~8:素肉块->百变素食
素肉块初步具备一些“肉的口感”,但和更多样的素食还有距离,需要让素肉块变成更多样的素食。
简单来说,就是把素肉块泡水,按需求打散成不同粗细程度的素肉浆,经调味后再次成型。
这个阶段可以加入魔芋粉、香菇丝等不同食材,带来更多样,更有层次感的素肉口感。
好啦,植物肉/素肉口感的秘密你是否get到了?
追根溯源,“味道”的本质是一些“分子”,它能刺激我们的神经,从而产生某种感官体验。所以理论上,只要找出来“肉味分子”(主要是氨基酸、多肽、芳香烃等),并通过植物做出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就能使植物材质有近似肉的味道。
一些传统菜也有用到这个原理。比如川菜中的“鱼香”味不是用鱼来产生,如鱼香茄子的“鱼香”,是用豆瓣酱、酱油、醋和白糖调成的。
按照这个原理,齐善对素肉的调味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肉味分子的植物模仿
分析分子层面的肉味,用植物材料搭配出相似的元素,就产生相似的肉味。比如用植物蛋白提取的氨基酸替代动物蛋白的氨基酸。
传统调味搭配
参照传统调味搭配方式,达到让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譬如:
以紫菜做素鱼,给人熟悉的“河鲜/海鲜”味道;
以黑椒做素排,给人熟悉的“黑椒排”味道;
以孜然做素羊肉,给人熟悉的“羊肉串”味道;
如此等等。
不少长年吃素的人不认为肉味是“香”的,往往觉得“不好闻”。而目前的素食调味技术,其实还没有做到“非常仿真肉味”的程度。这对于不喜欢“非常仿真肉味”的素食者,也许正好是一种匹配。
口感和味道像了,营养上能满足吗?答案:能。
先简单介绍下“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营养素之一,本质上是因为人体细胞需要“氨基酸”来合成,有些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它们叫“必需氨基酸”,总共8种(对于婴儿是9种)。
百度百科对“大豆蛋白”有这样的陈述:
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氨基酸,所以是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
……
大豆蛋白是目前报道的唯一含有人体所需的9种必需氨基酸且含量满足人体需求的一种植物蛋白,是公认的一种全价蛋白质……
可见,大豆蛋白作为动物蛋白的替代品,很适合素食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素食者增加摄入大豆及其制品。
看到对于全素人群,大豆及其制品的建议摄入量比较大。
大豆分离蛋白在1950年代被发明出来,1980年代开始被用于食品加工。齐善是大豆分离蛋白应用于素食的先行者。植物肉/素肉比传统的豆干更有弹性,咀嚼感更好,和多种食材组合出百变素食,广受素食者欢迎。
素食者有不同的素食选择,而一个辩证的智慧是:素食范围最小最严格的,能被最大范围的素食者选择。
齐善自成立以来,素食产品都坚持“无肉无荤油无蛋无五辛”。正是这样最严格的素食,得到了广泛素食者,乃至非素食者的喜爱。这个全素保证,也获得本焕寺授权监制。
现在,世界上喜欢植物肉/素肉的人越来越多,齐善植物肉也将被越来越多客户品尝到。齐善将再接再厉,做更好吃、更方便、更健康的素食,让大家吃得开心又放心!
撰文:品品
配图:深圳齐善食品有限公司资料、品品、吴老三、运来
资料来源:深圳齐善食品有限公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