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神通的境界与功用

佛学常识

「神通广大」这句话是常常听到说的,在一般人似乎比佛教徒说的机会更多。但是,「神通」两字的内容,不唯一般人弄不清楚,即使多数的佛教徒们,也未必弄得清楚。

因此,来谈「神通」这个问题,虽不是要紧的「热门」,想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当然,作者无意来谈神通的经验,所谈神通的种种,只是将曾见于经律论中的资料,作一番综合的介绍而已(注一)。

何谓神通?

首先要知道的,是神通的定义(注二)。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所谓神通,合起来讲,便是既能使人莫测他的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当然,除了已经成佛的过去诸佛,菩萨也好、罗汉也好、天神也好、修得禅定的凡夫也好、阿修罗神也好、外道的仙人也好、乃至鬼神也好,虽各各皆有或大或小与或多或少的神通,总也不能到达绝对莫测与究竟无碍的境界。除了佛陀之外,其他的神通之莫测与无碍,都是比较的,都是相对的。

在佛教所称四圣六凡的十法界中,从大体上说,除了未修的人与畜生,以及地狱道中的罪苦众生之外,其馀的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固然都有神通,即使六凡之中的天神、修罗神、鬼神、乃至人与畜生之中的修定者,也有神通的。

因此,神通的类别,有的分为三种:

一、由报而得的神通。系指诸佛菩萨,三界二十八天的天人,以及各种神鬼的神通,皆依各各的果报,自然感得。

二、由修而得的神通。系指三乘圣者,从「戒、定、慧」三学的修持之中,所得的六通,以及外道仙人,从世间禅定的修持之中,所得的五通。

三、由变化而出的神通。系指三乘圣者,以其神通之力,所变现的种种神通。

由此可知,神通所指的范围,的确非常广大。从佛陀境界的随类应化,下至鬼神的感应,乃至一般凡夫与凡夫之间,偶而发生的心灵的交感,均在神通的领域之内。正如璎珞经中所说的「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凡是体验到了天真之心的,即为神;凡是透发了智慧之性的,即能通。天心是定境,慧性是智照。神通是不能离开了禅定与智慧而独立存在的。如由神通而想超出三界,了脱生死,那又不能离开了戒律的持守而可求得的。三乘圣者之能有六通,比凡夫外道之仅有五通,圣者多了一项漏尽通,而可了脱生死,便是由于戒定慧的同时并修。凡夫外道,不持戒,所以仅有得到五通的希望,而不能了脱生死。

故在楞严经中,有这样的四段话:

一、戒淫:「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二、戒杀:「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师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三、戒偷盗:「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

四、戒妄语:「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即三摩地(禅定),不得清淨,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其中所言「尘」者,便是惑障,便是烦恼生死。故在四十二章经中说:「透得此(情爱)门,出尘罗汉。」了脱生死,即是出尘罗汉。

可见,神通是神秘可爱的,如果不能持戒,神通也是无用的。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