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先天福报折损后,行善还能改变命运吗?

佛教文库

居士问:

如果先天福报因为自己过度造作,已经折损的差不多了,再行善去改,能改的比之前还好吗?像袁了凡那样的人了了无己啊。

宗舜法师答疑:

这个问题不能够这么机械的去认为,一个是我们自己过去旧有的善根和福报有多少,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我们过去宿命造的善恶业,是没有办法都知道的,就连阿罗汉证得了阿罗汉果也只能知道过去五百世的事情,五百世以外的事情他们也不知道,过去有一个老人想出家,阿罗汉看他五百世都没有做过一点好事,就没有善根,阿罗汉们就拒绝他剃度,于是老人哭着回去,路上遇到佛陀,佛陀就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过去五百世没有做过一点好事,阿罗汉们拒绝他加入僧团,佛就说,你来,我给你剃度,就带着他回到驻地。阿罗汉们都很奇怪,问佛陀,我们观察他五百世都没有一点善根,为何您还给他剃度呢?佛说,你们只看到五百世之内他没有善根,他五百世之前,有一世,他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他有一次上山砍柴,遇到老虎,他就害怕的躲到树上,喊了句南无佛,就这一次,感得了出家的福报。

所以这些善恶因果的关系极为复杂,我们在经中常说能够彻明因果,讲清因果道理的等觉菩萨都不能够完全明了,只有佛能彻底明了,所以你说你过去世的福报都因为这一世的造作折腾完了,是真完了吗?我们谁都不好说,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能够在当下进行改变,他所做的事情你可能觉得意义很小,功能还不够,力量也还不大,但是我们任何人的业,只要能和人发生关系,和其他人发生关系,就能够和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六个人七个人发生关系。

就象你发动大家供养我,也就是因为我和你的一个关系,导致了你涟漪一样的震荡波,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等于说把一个小小的布施的善业,从你自己亲自布施,第二个教人布施,第三个见人布施生欢喜心,就是自作教他,见作随喜,等于一种福报,一下子变作了三份,三倍增长了,同样其他人知道了后,辗转供养,辗转随喜,这个福报就是又更增上,所以不是你想的只有袁了凡那样的人能够做到,其实不是的,我们凡夫也能够做到。

凡夫之所以达不到能够像袁了凡那样改的那么彻底的原因,还是因为所花的功夫不够,这是我一再在讲经过程中讲过,任何事情都是第一要如理,第二个就是要如量,如理就是方法,道路,目标要正确,第二个就是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你烧水,哪怕一切条件都达到了,但是这个水要二十分钟才能够达到一百度,那在十五分钟的时候,你再怎么努力它还是时间不够不能够沸腾,所以在做很多善行的时候,很多时候好像你看不到有什么改变看不到结果,你不能说他没有用,其实当你在发这个心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在改变了,只是这个改变的过程比较慢。

所以就是我们说为什么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件善事,比如这个供香,有条件我们就做广大供养,生产这个香的居士供养我们的,我们也要费人费力,打香篆,还有很多居士一起打香篆,我们就这个事情,各方供香都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就算我们没有出钱,我们也在见作随喜啊。

如果你说别人供了很多香,我做不了那么广大的供养,我打一盘都需要半个小时,那么多怎么弄呢,我们没那么多时间,我们还是供一盘吧,做做就好了,那这个量就不行,再有这么多东西的时候,不是把它囤起来,慢慢用吧,慢慢燃完,那可能还能用一辈子呢,那不是的,本来人家就是发愿要供佛的,我们就要把这个香尽量的燃完,把香烧尽,把人家供佛的事情供养了,把这个种子种下去,要不然也许后来,就没有因缘,想烧一盘香的时候都不可能呢,那你就把这个想烧一盘香的机会都没有了,那你就把这个供佛的机会就丧失掉了。

所以就是看到行善的事情想到了就立刻要去做,这点是我多年的一个体会,就是我心里如果动了一个什么念头,比如我要送这个人一个什么东西,我第二念就要反悔,这样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如果你老是这样想的话,你将来所得的东西,就一定不会如你所愿,因为你老是在变,所以我就强迫命令自己,当第一念是怎么想的,就一定按照第一念想的去做,除非这个事情做了对他有害,那就不能去做,比如你这个东西给甲的就要给甲,这个事情先想到了个甲,就不要给乙,这样子训练自己。

从这样以后,我就觉得我们所求的有感应,就真的是有求必应,如果你一开始种的是躲躲闪闪的因,将来的果一定是得到摇摇摆摆不定的果,如果你一开始就信念非常坚定的,将来的果就会非常自然的很快的去成熟,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想到了就要去做,做呢也要非常尽力的去做,这就是改变命运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

原标题:宗舜法师答居士问(1)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生命关怀志愿者松堂普贤工作站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