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那个境界是保任境界,那请问说,他这个是不是念佛三昧?还是说他只是禅定,三昧跟禅定到底是有什分别?他这个功夫是不是一定要在禅定之内?
刚开始的时候,禅定有那个样貌,有那个静坐不动的静中禅定,念佛三昧已经入到动中就在三昧中。
三昧(Samādhi)是一个声闻法跟大乘法共用的名词,我在《法华三昧忏》注解当中,有提到「三昧」是什概念。在声闻法当中,Samādhi是指纯粹的定,裡头没有观境,就是观呼吸,或者守肚脐,或者守脚板、守头顶、守眉间都可以,守住不动心,一心不乱,这样子就叫三昧。但大乘不是这样,大乘不是叫你这样死死地守三昧,《六祖坛经》讲,定慧不二,他是缘着一个实相,或者缘着某一个观察的智慧之境,既分别而不分别。
广钦老和尚他能做事啊,他做的事是不是在分别?他不会把白饭当稀饭嘛;他不会把青菜当牛肉,当肉吃,他不会这样,他是分别的,他也能够做他的香灯的事,他在分别当中而不动心。所以,他能够对大乘的佛法有所分别,境在分别当中,心不动摇,所以他是定慧等持,到了大乘来讲是定慧等持。
定慧等持又分两类,一类事相上的定慧等持,叫事相三昧;也有理体的三昧,也就是蕅祖讲的,一心不乱有事一心跟理一心。事一心理一心情况是怎样?理一心不择什动作,是否要在入定当中已经不能限制了,语默动静都能理一心;但事一心就不同了,事一心先从定中得定再观慧,观慧的时候定就弱,再放下观慧,再生起那个定;生起那个定之后,定又过头了,慧不现前了,再去观那个慧;慧一现前,分别见又多了,放下来,再修定,然后慢慢地一进一退最后定慧任运,两者交融,这个时候还在定中,还在静坐中。这时候我们说,他是在事一心不乱,事三昧当中,接著才会进入到理三昧,理三昧动静圆融,那个境界难了,难。老和尚已经到这个位置上来了,至少相上已经这样了,三个月!
有人说,三个月不退了吗?不一定,对他来讲不一定叫退,叫放开、任运、放捨,捨掉这些所谓的三昧,为什?有两种情形,第一,他在当中悟境更深,深到不退,他就可以放开了,时时在这个正念当中,他也不用提,所以佛号也把它放开,但是他已经往生决定,这是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就是说,他分段修了,他到这个阶段他可以继续修他的福报,散乱也无所谓,因为他回来很快,他还ok。我觉得他应该是交替这两样都在用。
他常常跟弟子讲,边工作边念佛就对了,他还是用这种方法,他的法门是这样。我很相应,我自来就觉得本来就应该可以这样,专修也要,但是你做事不能心散乱呐,做事为了佛法啊,哪一件事不是?吃饭喝茶也是为佛法啊;尿尿也是为佛法啊,你不尿会憋死啊,憋死了道业不成就啊;你不好好吃饭,营养不足你就没气力就比如这意思。像我昨天算是睡长了一点,三个半小时,今天还自己开车回来,剃完头,欸,我五天前泡了一杯咖啡,摆在桌上要带走,忘了带走,回来发现还可以喝,把它喝完,然后现在也还好啊。
我不敢说心没什么动摇,对我来讲,做宗教基本法,为佛法报佛恩;回来对你们讲法也是报佛恩,我不是在做法师,我在报佛恩。当然没有说一心不乱,但做法上态度上是一致的啊,我就这个和尚,没名也没利,没权也没势,但是,该做什去做就好了,随缘做就对了。佛门要我们做什我们做什,我们是来报恩的,报恩的过程当然也要修自己啊,不修的话自己会起颠倒,是这个意思。
原标题:【佛学问答 11】广钦老和尚的三眛,跟禅宗的禅定有什分别?
转自微信公众号:法藏比丘的非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