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不是单纯哄孩子
讲故事是最自然、安全的亲子交流方式,能帮助父母观察孩子的兴趣点,以引导其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语言和逻辑能力的发展。上海教科院学前教育博士乔梁为即将捧起故事书的父母写下了一张YESORNO小贴士。
故事内容有讲究
为了吓唬孩子使之听话,一些父母常会编造夜里老虎会出来,听到哪个孩子在哭,就把他吃掉等反面故事,却忽视了略带恐怖色彩的情节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另一些过于天马行空的父母仅仅把讲故事作为哄孩子的手段,随心所欲、信口乱吹,甚至给孩子造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好的故事才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或感动的心理体验。父母应购买正规出版社出品的经典绘本,选择更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一边欣赏精致的插画,一边将主人公的有趣经历娓娓道来。有心的父母不妨将孩子编到故事中去:小豆芽有一位好朋友,就是我们家的欢欢。欢欢和小豆芽总是互相帮助如此体验式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在聆听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
声情并茂有听头
缺乏经验的父母容易照本宣读,可哪个孩子会喜欢报流水账的故事妈妈呢?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是亲子阅读的第一要素。
擅长表演的父母应充分利用优势,讲故事前做足功课,尽可能达到声情并茂。如果父母恰巧都不属于模仿达人,也无需着急,不妨采取角色朗读的形式增添几多情趣。声音粗重的爸爸适合庞大动物如河马、大象,兔子、猫咪等小动物当然得邀请温柔的妈妈来担纲。爸妈亦庄亦谐的本色出演定会让孩子开心不已。若能加上布艺手偶的话,效果就更棒了。
亲子互动趣味足
不少父母将给孩子讲故事看作一项授课任务,讲述时不许插嘴,动不动就拿出你再打岔,下次不给你讲的杀手锏。于是,孩子只能消极、被动地听,也懒得思考。其实,一口气讲完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激发孩子在与父母互动中思考,才是讲故事的根本目的。
由于理解能力有限,故事刚开场或者情节较复杂时,孩子常常会频频提问。孩子发问时,父母切忌粗暴拒绝,而应该提醒别急,听到后面你就知道了呀。细心的父母要不断观察孩子神色,随时解释。讲到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故意刹车天快亮了,回不了大海,小美人鱼该怎么办呢?让孩子替故事中的主人公想办法顺利过关,或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的结局。此外,灌制我家的故事CD也是不错的创意,因为在孩子听来,父母的声音比任何播音员的抑扬顿挫都要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