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人皆知,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别离以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著称,因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大菩萨住世变成圣地。
朝圣四大名山,除了烧香磕头的祈福以外,是不是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智悲行愿这四种菩萨的表法之智,对咱们人生有何协助?您知道如何才能让菩萨显灵吗?
五台山
文殊菩萨,由于才智超群,观察般若,因而意味着大智。
普陀山
观音菩萨,由于随时随地悲悯众生,救苦救难,因而意味着大悲。
峨眉山
普贤菩萨,由于难行能行,不辍不止,因而意味着大行。
九华山
地藏菩萨,由于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意味着大愿。
地藏菩萨之大愿,是指他的愿心极大,要普度全部的众生(包含动物乃至地狱当中的饿鬼等全部生灵),只需地狱没有度空,他就不变成佛。
观音菩萨之大悲,是指他的胸襟极为慈善,即所谓大慈大悲。慈是予乐,即为众生带来高兴;悲是拔苦,即为众生免除苦楚;大慈是无缘大慈,即不分亲疏、不计恩怨地为全部众生带来高兴;大悲是同体大悲,即视众生与自个为一体,免除众生的苦楚即是免除自个的苦楚。
文殊菩萨之大智,是指他的才智极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人间法和出人间法等全部佛法,观察全部般若(佛法的最高才智)。
普贤菩萨之大行,是指他在实习佛法宏旨(普渡众生)方面极为不遗余力,再难也不中止、再苦也不中止。
因而,大家朝拜九华山,真实的含义在于敬仰并学习地藏菩萨那种大愿心;朝拜普陀山,真实的含义在于敬仰并学习观音菩萨那种大胸襟;朝拜五台山,真实的含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文殊菩萨那种大才智;朝拜峨眉山,真实的含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普贤菩萨那种大饯别。
本来,这四位菩萨是代表修行佛法的四项要求,即:
一要像地藏菩萨那样立下庞大的愿心修行佛法不是为了自个一个人,而是为了全国苍生;
二要像观音菩萨那样具有广大的胸襟无论是亲人、仇敌、好人、坏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为之免除苦楚,带去高兴。并且在这么做的时分,还不要以菩萨自居,要不分彼此,以众生的苦楚为苦楚、以众生的高兴为高兴;
三要像文殊菩萨那样具有高度的才智尽力领会空有观、因果观、人间法、出人间法等全部佛法真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
四要像普贤菩萨那样付诸举动锲而不舍、永不松懈地将佛法真理用于实习,脚踏实地地宏扬佛法,普渡众生。
由此可见,只需咱们立下了庞大的愿心,即便没有前往九华山,也等于见到了地藏菩萨;只需咱们具有了广大的胸襟,即便没有前往普陀山,也等于见到了观音菩萨;只需咱们具有了高度的才智,即便没有前往五台山,也等于见到了文殊菩萨;只需咱们实在遵从佛法尽力实习,即便咱们没有前往峨眉山,也等于见到了普贤菩萨。
反过来说,假使咱们只顾自个,不管别人,乃至自私自利,那么,即便每天朝拜九华山,又怎么能见到地藏菩萨呢?
假使咱们小鸡肚肠,对别人的疾苦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偶尔做了一点功德就大事宣传,居功自傲,乃至要别人知恩图报,那么,即便每天朝拜普陀山,又怎么能见到观音菩萨呢?
假使咱们自以为很有常识,不去认真思考、深化领会世界的真理和人生的含义,那么,即便每天朝拜五台山,又怎么能见到文殊菩萨呢?
假使咱们学习了各种理论,乃至能把佛教经典倒背如流,却只会夸夸其谈,而不付诸谋福别人、谋福社会的实际举动,或许有所举动却中途退避,功败垂成,那么,即便每天朝拜峨眉山,又怎么能见到普贤菩萨呢?
佛法本来是最广博、最精深的道理,也可以说是最广义的教育学。
佛法不是空泛而浅陋的品德说教,由于佛法不是简略地劝喻大家积德行善,而是以深邃的道理阐释世界真理和人生含义,让大家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在利人利己的实际举动中,化除各式各样的烦恼,享用无与伦比的幸福。
因而,学佛不在于方式,而在于实质,只需深化领会佛法的真理并付诸谋福社会的实际举动,即便不是和尚,也不是居士,他已经在佛门以内了。
须知,菩萨并不是神,而是具有极高精神境地的人。咱们每个人,只需具有庞大的愿心、广大的胸襟、高度的才智,并真心诚意付诸实际举动,就已经变成因地菩萨了。
所谓因地菩萨,即是具有了菩萨的善因。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持续尽力,锲而不舍,终究到达菩萨般的境地,那么自个就变成菩萨了。
体悟佛的教诲,学习佛的典范,重视社会,关怀别人,努力行善,根绝作恶,逐渐升华自个的品格,净化自个的心灵,完善自个的人生,这才是咱们朝山拜佛真实含义之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