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信仰必须有理性的基础:许多人误以为信仰归信仰,理性归理性,二者并不相干。持有这种认识的人们往往认为,信就有,不信则无。诚则灵。信就是盲目的一跃身,(齐克果语leapoffaith)不管下面是否真有接应。所以这么的没有理性的信仰可以称之为“迷信”。
乙)以理性为基础的信仰则是属于“慧信”。当然许多理论自称是客观的科学。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必有一个信仰的“前设”而不告诉人。例如唯物论认为世界和宇宙一切都是物质,没有其他的东西如灵魂,上帝等等,这就是唯物论哲学的一个前设。没有客观事实证明的。从逻辑上来讲,要否定一件事物,比要肯定一件事物要难得多。譬如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世界上没有白乌鸦。那么人们要证明这点就要找遍全世界来否定有白乌鸦。又如佛教说一切皆空。这也是一个前设,也没有任何证据为依据。信仰和理性,在佛法中分别可以对应的概念应该是信和慧,五根五力里面都讲到信根、慧根和信力、慧力。
⊙那么什么是信?⊙
《成唯识论》中说,“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这里所说的“实”,是指诸法实体和存在;“德”,则是指诸法的属性;“能”呢,则是指诸法的作用。那么“信”就是指对三宝的“实”、“德”、“能”这三个方面“深忍乐欲”,什么是“深忍乐欲”呢?深,是深切;忍呢,用唯识里的词叫胜解,就是明确而坚定的认识、看法;乐欲,就是很深切的希望和意愿。通俗点说,信就是对三宝的存在、属性和功能有着坚定的信,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那么什么是慧呢?《成唯识论》中说,“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意思是说,慧是对于所认识的对象,通过分析判断最后做出明确的抉择,它的作用是能够断除疑惑。
当然,信和慧,在不同的经典里也都还有其他的涵义,在此之所以采取《成唯识论》里的说法,是因为《成唯识论》的说法从教义的角度阐述的清楚一些。
至于信和慧的重要性,经论中更是多次提到,关于信的重要性,如晋译《华严经》中说到,“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智度论》中则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菩萨本业经》中说,“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在进入佛门这一关节上,佛法是很强调信的重要性的,但是进入佛门之后,则不能仅仅停留在信的层面,而要通过戒律来规范行为,通过智慧来趋向解脱。当然也有特别提倡信的重要性的,如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就提倡主要靠信力往生极乐,而华严宗也有“信满成佛”的说法。
慧当做“理性”来讲的时候,其重要性中也是不言而喻的,佛法中将戒、定、慧列为三无漏学,其中慧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烦恼的对治而言,戒是让我们远离产生烦恼的条件,定是暂时的压制住烦恼,只有慧才是真正的消除烦恼,让我们真正得到解脱。所以我们看很多祖师夸赞别人都是说人家很有慧根,没说很有信根的,虽然信根在五根中名列首位。
所谓五根,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是我们学佛的保障,他们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就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这五力。从修学的阶段上来说,按照排序信力是要排在慧力之前的,如同前文所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而且佛法修学还有一个次第叫“信解行证”,信也是排在前面的;大乘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排在最前面的也是十信位,这些都足以说明信在修学次第上是排在前面的。但是,排在前面是否就最重要的呢?我们仔细分析五根五力就会明白,用哪个更重要来衡量五根五力是不合理的,这就如同一匹马的四条腿,当它跑步的时候可能习惯于某条腿先迈步出去,但是四条腿哪个更重要能说的清吗?
我们还知道一个话,叫做信强慧弱容易愚痴,慧强信若易生邪见,其实这个话可以表明,信和慧是一对互相平衡互相补充的关系,就如同车的两轮人的双腿,是不能说哪个更重要的,而应该同样重视,随时调整,这样才能顺利的前进,这也是佛法不同于世间宗教和哲学的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