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真发菩提心的十种现象

佛教入门

第一,「亲近善友」。在他人生观里面,是善友第一亲。父母生我的是肉身,身命,善友生我法身慧命,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要靠善友;他乐意亲近善知识,他不愿意离开善知识,这是第一个现象。今天唯一的途径,只有凭善知识推荐、介绍。你认识一个真正善知识,他会给你介绍一位,就像《华严经》上五十三参一样,我们才能找得到,才能认识。否则的话,到哪儿去找?找不到。实在找不到,找古人去,找莲池大师,找蕅益大师;我学《华严经》,找清凉大师。我找他们,他们的著作在,我们依照这个来修学,不会错的。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天天念他的书,天天念他的文章,就是亲近善友。读了之后要依教奉行。怎样才能变化气质?念了之后,自己要深深反省,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都革除,学习圣贤人的德行,这个样子就能够变化气质。

第二,「供养诸佛」。这个供养诸佛的意义,绝对不是你家里头供著佛像,每天早晚上香礼拜,做早晚课,不是的,不是这种供养,而是我们十大愿王第三愿所讲的「广修供养」。特别是修法供养,自己依照经论切实奉行,同时又将修学的功德、利益随时随处普遍的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真正供养。诸佛是谁?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他怎么不是佛?所以他的心是平等心、清净心,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要修广大的供养。众生虽然是佛,他没觉悟,他是迷惑颠倒的佛,所以要以觉悟的方法去供养他,让他听了、接触到也能够开悟,也能够恢复他的自性,这才叫真正供养。这是我们在「广修供养」里面讲了七个例子,发菩提心的人他一定主动积极去做的。

第三,「修习善根」。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贪瞋痴慢是三恶业,三恶业反过来叫三善根。所以他认真修学,修学什么?於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不懈怠,不懈怠就是精进,这个合起来叫四善根。一切善法都从这四个根生出来的,他决定是认真努力的来修学。

第四,「志求胜法」。胜是殊胜,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他一定选择第一殊胜的法门来修学。什么是第一不知道,学多了就有比较,俗话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要学多了,就有比较了。所以,自古以来许多的祖师大德们,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修很多的法门,绝对不是一开始学就学一个法门,这个太少了。我们在古往今来例子里头看到太少了,绝大多数的祖师大德都学很多。譬如莲池大师,禅教都通,遍融老和尚当年是禅宗大德,他去参访的时候是学禅。蕅益大师他是天台家的基础,他没有修净土之前,他学天台。所以我们今天看他的注解全是用天台教义来讲的,尤其是蕅益大师注解的《楞严经》,全依天台。印光大师我们看他的传记,他年轻的时候学儒,辟佛(毁谤佛法),到最后也是从教里面才入净土的。

第五,「心常柔和」。也就是讲慈悲,处事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心地慈悲。纵然你不跟他学,甚至於你不赞成他所学的、他所教的,乃至於你毁谤他、侮辱他,他也不会生气,他也不会怪你,他能够原谅你。这个显示出他的修养,对於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他不在意的,不会跟你计较的。如果说某个人是大德,大修行人,大善知识,说一、两句话不好听,他面孔就放下来,就记恨在心,我们就晓得他不是真正的善知识,真正善知识决定不可能有这种态度。这些地方我们要认真去学习。

第六,「遭苦能忍」。在修行过程当中,障碍决定不能避免,诸佛如来、菩萨、罗汉、祖师修行都没有一帆风顺的。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当年是示现的六年苦行,最苦的时候一天是一麻一麦,他能够忍受得了。在游化阶段当中教化众生,遭遇提婆达多、阿闍世王,僧团里面有六群比丘不守规矩,天天闹事,这些都得要能够忍受。

第七,「慈悲深厚」。这一条是讲他的内心,前面第五条「心常柔和」是表现在外面,表里一如,有深厚的慈悲心。

第八,「深心平等」。一切法平等,所以他能够忍辱,他能够柔和。

第九,「爱乐大乘」。自己虽然专修一个法门,但是对於其他一切大乘法没有不赞叹的,正如同本经里面的五十三位善知识,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决定没有说自己夸耀自己的法门,而贬抑其他的法门,我们在菩萨行里面没有见到过。尤其菩萨戒里面,特别是「瑜伽菩萨戒」,《瑜伽师地论》里面讲的菩萨戒。第一条戒就是「自赞毁他」,它把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列在菩萨第一条重戒。这个罪过很深,《瑜伽师地论》里头讲得很清楚。如果自赞而不毁他,或者毁他没有自赞,这个罪要轻一点;既自赞又毁他,这是最重的一条戒,所以《瑜伽菩萨戒本》列在第一条重戒。

第十,「求佛智慧」。是目的。我学佛求的是什么?求无上正等正觉,我是求这个。而我们念佛的同修,虽然我们不是把这个摆作我们第一目标,实在讲还是第一目标。我们今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了求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真正求无上正等正觉。

这是一般经论上讲初发心的十种样子,心一发人就变样子了。说我心发了,发了还跟平常一样,一丝毫没有改变,这个发心是口皮上的发心,不管用,不是里面真正发心。里面要真正发心,外头样子决定就有改变,就会不相同。所以这个发心十相(十种样子)我们要知道,常常拿这个来检点,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发心?有没有真正发心?诸佛菩萨初发心统统都是这种样子。你看善财,他发心之后可以说他这个十条统统做到了。没有求得无上菩提之前,他绝不肯休息,辛辛苦苦到外面参学,不肯休息,『精进不退』,他不退转,不堕落,不怀疑,精进之相。

106

文章点评
2023-02-16
佛学入门常见词汇简述
佛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佛是全知,但不是.. <详情>
2023-02-16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捷径,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想付出辛苦。什么是捷径呢?于是大家想起了佛祖释迦摩尼。既然他老人家佛法无边,就一定能保佑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详情>
2023-02-16
不要把信佛信的那么痛苦
朋友发来短信,说她去五台山拜佛了。我惊问刚刚提拔为副处的她:你信佛了?!她回答说:也信也不信吧我是为我家小宇来拜佛的。我苦笑了。小宇,是她的宝贝儿子,.. <详情>
2023-02-16
求佛有没有用?
有人问:既然说佛陀是人不是神,那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我们求佛有没有用呢?我们应当了解,佛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清净自性。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 <详情>
2023-02-16
为什么要上香?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 <详情>
2023-02-15
中阴身与中阴身自救法
死后1--49天,称之为中阴身在着49天,死者的神识会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佛菩萨会变化成各种形象来救度众生!一.中阴身时真的会如此网页所云.会出现如许多的诸.. <详情>
2023-02-15
年轻人,你为何学佛?
龙泉寺在清风宜人的山里,节假日里来往的登山者络绎不绝。一对中年夫妻迷了路,问我出口在哪,就在我带路的时候,她突然不解的问道:你这么的年轻啊,怎么也信佛.. <详情>
2023-02-15
恶业感应的凶兆
中阴身通常每七日一昏死又复清醒,极感不安,但因未修过正法故,觉得彷惺恐怖。如果在这时候,亲人因办他的丧事而杀生,例如杀鸡杀鸭以宴亲朋,他便会感应更凶恶..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