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自他交换的修行真的能通过观想让受虐待的动物得到安乐吗?还是只是让修行人发出慈悲心菩提心?
宗萨仁波切说:是的,自他交换绝对可以帮助你观想的对象,也能帮助修行者慈悲心与菩提心的增长。佛陀曾说:所有的事都要看因缘。
如果有人真的为所有或特定的众生修习自他交换,就证明这些众生能有这样的福报来得到这样的因缘。作为大乘的学生,我们应该将自他交换作为为我们主要的修行功课之一。
学生问:能否用幻想对治执著?修法时,我对今生和世间的执著一直干扰我,难以摆脱。于是我想到一个点子对治它——就像小男孩们会幻想自己其实是超人或者外星间谍之类的秘密身份,我幻想自己其实是已经开悟的菩萨,只是暂时伪装成一个自私愚昧的众生?
——这样幻想我是否可以减弱自己对此生的执著?但是正如世间幻想都是为满足自我虚荣而设计,我这样做是否又变成只是在助长自己自大?
宗萨仁波切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事实上,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是你应该想你具有佛性,因此你有成佛所应该具备的所有潜能。这就好像如果有人要吃蛋卷,却给他一颗苹果,那是错的。但如果一个人想要吃蛋卷,给他一颗蛋,那就很接近了,要吃蛋卷的这件事情就已经完成一半了。
同样的,记得你具备佛性,就已经很好了,而且也能帮助你提高自信心。与其去假装自己是菩萨,你应该更记得自己对这个世俗有太多的执着,那反而会对你注意自己的贪着比较有帮助。
学生问:佛弟子在选择要生孩子之前,应该怎样发心和实践?
宗萨仁波切说:作为一个佛弟子,尤其是大乘佛法的追随者,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要试着去利益众生,即使生孩子也一样。你可以发愿这个孩子在现在和未来都能利益众生。
学生问:我想请教仁波切有关佛教中“随缘”的问题:我们在放生的过程中,常会碰到有人下网捕鱼。有的师兄会说这是个人的因果,要随缘处理,随缘是不是就不该做任何努力了呢?
宗萨仁波切说:恩….随缘。这一点我不确定。因为如果我们只要随缘,那又何必修行呢?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改变操纵因缘。我所谓的操纵是指削弱不好的业力,甚至可能的话让它消失,同时试著增加并种下好的因缘。
所以真的不是只是随缘而已。我想随缘的概念是受了印度教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试着累积善缘,避免种下恶业。
学生问:我们的内心总会对众生有种种的评价然后产生分别的心念,有了这种心念,真正的慈悲心已经不存在,利益一切众生也变成了利益我喜欢的众生。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治这种习气而真正成就平等心?
宗萨仁波切说:你说的没错,当我们生起评价分别的心时,我们就失去了慈悲心。不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一步一步地来。就因为你早上受了菩萨戒,不表示你所有的分别心到了晚上就会全部不见。我们要学习一步一步地让我们对众生所生起的评价渐渐地消失,而真正的菩提心能逐渐地增长。
学生问:佛是正遍知,而我们实际修行中遇到的大多数肉身上师并不遍知。比如一个教派传承的上师并不了解另一个教派传承的修法。当自己的修行疑惑向上师请教而上师不能回答时,很难生起上师是佛的信心?
宗萨仁波切说:是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闻道与思惟,真的去检视这个人是否合适做你的上师。在金刚乘的传统里,一旦你授了灌顶和教法,一旦这个成为你的金刚上师,那么当你认为他所知道的是有局限的,那只是你自己的投射。
你得这样去想。这不仅是在上师这件事情上如此,事实上每件事情都是如此。譬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那只是我们的投射。当我们觉得某个人很丑,那也是我们的投射。所以上师的不足,也是我们自己的投射。
这是其中一种思维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去想上师只是在示现给我们看而已。就如释迦摩尼佛一样,他示现成人示现成王子,如果他不示现为人的话,而如金刚经所说的佛是无色无相的,那我们要怎么跟他沟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