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教为什么要供香,有何含义?

佛教礼仪

1、香为佛使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香,故名香神。今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众之一。佛教中用香,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有长者富奇那缔造了一座旃檀堂,预备礼请佛陀。他手持香炉,眺望祗园,梵香礼敬。卷烟袅袅,飘往祗园,缓缓降落在佛陀头顶上,构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依据这个传说,香是弟子把决心灵通于佛的前言,故经上称香为佛使。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增一阿含经》中讲到:须摩提女手执香火上楼,向如来说偈日:唯愿尊屈神,尔时香如云。在空中餐满祗洹,住在如来前。阿难白世尊言:此是多么香?尊曰:此香是佛使。《僧史略》中说:香也者,解秽流芬,令人乐闻也。香为决心之使也。在佛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种忠诚的、真挚的供养,由于香是传递真挚的心境的一种前言。焚香中发生的一种清净、忠诚、忘我的状况,目击一缕幽香袅袅上升直达天庭的崇高境地,只要在实在、坦白的状况中才干发生。在供养中,有以香、花供养的。佛陀说法时,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仁王经》卷上);与会群众香华伎乐,常以供养(《法华经.序品》)。再者,以香和烛供养也常相列。还有,大家因学佛、信佛而往来,又称为香火因缘,再引伸,佛教徒结成集体,共同念佛诵经,又称为香火社。朝山拜佛者又有称为香客的。2、戒定慧摆脱香佛教以为:经过修行戒、定、慧、摆脱和摆脱知见这五种功德,可以成佛,喻为五分香。这是指经过身口意的修行,使自个身心清净,升起醒悟和才智,以此供佛,或称理供佛,或心香供佛。佛教徒在焚香时常唱香赞:戒香定香摆脱香,光亮云盖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识普重证寂灭。(出《华严经》),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征意义。《楞严经》卷五说香严童子闻比丘烧沉水香而悟入圆通,证罗汉果;《维摩诘经.香积佛品》中说上方有众香佛国,全部皆以香作,甚至以香气为言语声响。都是与香有关的论说、记载。3、行香促摆脱对于行香,在《贤愚经》卷七中载:昔有贪婪之人,蓄金七瓶,掘地深藏。后病死变为毒蛇,犹守金瓶。经墁长年月,心生厌恶,呼行人捐金一瓶,供僧作福。行人担蛇至一寺,遵嘱行香僧前,僧为蛇说法,蛇因之而喜,复献出六瓶金施僧,蛇因此而命终生忉利天。此为行香之初起。我国行香始于晋代道安法师。原为法会典礼,指法师升座说法时,向他燃香礼敬。也泛指燃香、上香、拈香。后来行香通常系指佛事斋会中,由法师和主持斋者持香炉绕行坛场,或引导仪仗巡行街市。南北朝开端,朝廷即举行行香法会。唐朝行香尤盛。如张籍《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中: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自居易有诗《行香归》中日: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当时,朝廷举行行香法会,多用于国忌日。当然也有非忌日行香的。后又有民间以行香祝寿或超度亡灵的。风俗中庙会、求福、祈求丰年、官场典礼、新官到差、店肆开张等都有所谓的行香,表达大家杰出祝福的方法,己与佛教中的行香大相庭径。

3
文章点评
2022-05-27
如何正确诵读佛经?何谓恭敬阅读经典?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 <详情>
2022-04-10
佛教戒律规定:皈依佛门应该选择怎样的上师?
佛教用语。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门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门。所谓内道、外道之区别在于有无皈依三宝。皈依为皈投或依附之意,也就是盼望投靠三宝.. <详情>
2022-04-10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
今日重阳节,小编不禁想到了去年的8月11日是重阳节,15年九九重阳节也是恭迎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增长。当天不仅仅是重阳佳节,更是殊胜吉日,是为家人、.. <详情>
2022-04-10
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 <详情>
2022-04-10
佛教对重婚的看法是什么?
佛教反对重婚,因为它违反守持“邪淫戒”精神,并且破坏了道德秩序和社会安宁。男女双方能结为夫妻,这是因缘;不仅是今生的努力,也包含了前世的因果。因此,夫.. <详情>
2022-04-10
出家需要具备什么资格和条件?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事钞》略述如下。一个人是否能出家,除了主观的要求外,在律藏中有很多详细的记载,也就是出家人的资格审查.. <详情>
2022-04-10
清明节,佛弟子该如何祭祖?
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推广孝道的好机会。清明节在今天最大的功能,就是让我们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我们于清明节所.. <详情>
2022-04-09
现代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吃亏是福”吗?
如今一些做爸爸妈妈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后代作为自我的一种延伸,对后代很是溺爱。不只对后代与生俱来的欠好习性不加以管制,乃至教学小孩去竞赛,不能吃亏、..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