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合掌有哪十六种含义?

佛教常识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每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碰头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略,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地步。国际一大六合,人体一小六合,人是国际的缩影,悉数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国际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掌之礼。

一、合者,和也,代表平缓、友爱、联合协作。手握拳或手拿兵器,标明争斗。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 又因一只手也可伤人,现两掌相合,则全无伤他之意。十指合于一处。标明十方力气的凝聚、联合。 

又,十指合于心口,标明诚心诚意,所谓十指连心。 再者,往常十指散乱,代表散乱的妄心,现合于一处,代表专注。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专注不乱、专注皈依。

二、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这样,两掌之间构成空泛,标明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 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种,若紧闭掌心而不留空地,则沦为外道。 

三、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标明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标明横遍十方,指空间。这样,国际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专注。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悉数佛土,正阐明佛菩萨于时空能挥洒自如,为所欲为。

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不时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缘。杀、盗、淫、酒皆赖于手。凡夫啥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越多越好,是贪。又,手要伤人坏物,这是嗔。还有,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这是痴。现在,双手相合,并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盲动,收敛放逸的身心,即是息灭贪、嗔、痴也。又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尘;掌心为内,代表觉心菩提,合掌则代表背尘合觉,为修行脱节之路。而效果佛果,则改合为开,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标明放光接引,普渡众生。

五、悉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愿望顽固而不能证得。愿望即是分别,以支配手代表。顽固即是坚持分别,有我执与法执,也用支配手代表。支配之相是化名,是虚妄。合而为一,无有支配,却亦左亦右,于相离相,对等一如。愿望顽固既除,如来德相便闪现。 

六、合掌又称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对,且合于心口,标明十法界归于专注,下至地狱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从心而显。

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于心口,既表众生对等,又表汲取十方众生归于佛道,施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国,合十于心口,标明以恭顺心供养十方佛菩萨,并汲取十方佛国的积德行善,庄重自心,效果善根。

八、佛子碰头,合掌称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归于弥陀一乘愿海(合二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国,同赞阿弥陀佛,同宣净土法门(合十方为一)。 

九、合十于心口,标明我们的心要修十波罗蜜才可成佛,即修施舍、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便利、愿、力、智波罗蜜等十种。又华严十玄门、普贤十愿王,都表满足之义。所以,双手合十,即标明能圆成佛果。 

十、又,文殊、普贤是释迎如来之二胁士,文殊是诸佛之师表信、解,居左;普贤是悉数如来长子,以十大愿王表行,居右。此亦标明解行合一,福慧双修。相同,阿弥陀佛左胁持为观音,三十二应,普门示现,表智慧善巧、灵通无碍,属解;右为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属行。支配相合,仍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静,主解,右手多动主行。所以,合掌即标明解行合一。这样,才华效果无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练,增加邪见。解而不行,增加无明,如纸上画饼。《金刚经》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悉数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是解,修悉数善法是行,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十一、左手多静,代表自觉。右手多动,代表觉他。自觉而不觉他,只证小乘极果。要觉他而不自觉,恐无能为力,引人入歧途。合二为一,方是菩萨行者,才华趣于觉行满足,效果无上菩提。

十二、支配手分别代表愿和行。有大愿而无大行,便成空愿、虚愿。无大愿而行,则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愿启行,以行证愿,才华圆成大愿。 

十三、合二为一,代表法法对等,无有高低。所以,禅净不二,净密不二,方法不相同,本质相同,目的相同。贵在一门深化,一修悉数修。

十四、支配合为一体,代表不二之理。烦恼与菩提不二,自行与化他不二,自佛与他佛不二,性与相不二。 

十五,支配相合位于中位(胸口),代表沉着中道,不落两端,不住断常,不著空有。

十六、悉数物品供养佛像,首要都是用来启示我们怎样修持的。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说了七种真实的法供养。在圣像前诚心地合掌,景仰佛德,依佛知见而行,才是上等供养。所谓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好意真实香,赞赏香云布。身体就像一个盘子,而双手合掌即是盘子里的一朵花。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开效果,即是菩提。

7
文章点评
2022-06-11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繁呈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效果不坏肉身的报导,好像坐缸变成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许多佛教信徒也格外热衷于坐缸,把坐缸当作佛.. <详情>
2022-03-11
祈福的四种方法
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 <详情>
2022-03-11
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 <详情>
2022-03-11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何?成刚法师开示: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由于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存亡。.. <详情>
2022-03-11
普贤菩萨为什么坐骑是“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悉数菩萨行德本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勤劳不倦;六牙.. <详情>
2022-03-11
净慧长老:醒悟人生,贡献人生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日子禅的真理,连我自个都莫明其妙,不知道日子禅的真理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日子禅,往常我讲日子禅离不开两句话:在日子中修.. <详情>
2022-03-11
真实的修行,源于体验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 <详情>
2022-03-11
详解地藏法门
1、《地藏经》的功用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进程,及怎样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妙手回春的方法,并可以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借..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