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俗称中元节。依照佛教的说法,这一天也是僧自恣日,僧团结夏安居三个月在这一天圆满,所以也称为佛欢喜日。各地寺庙会举行盂兰盆法会,接受佛弟子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盂兰盆节的起源
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母亲在世时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饿鬼行列。目犍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察看母亲的情况,看到母亲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目犍连悲哀,用钵盛饭给母亲。母亲拿饭来吃,还没入口,即化为烈焰,还是吃不上。目犍连悲嚎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训示他说,你的母亲在世时种下的罪孽不是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是目犍连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度亡魂。佛祖被目犍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犍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意为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
佛告诉十方众僧,在七月十五这天诵经念佛,在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以助现世父母及七世父母、六亲眷属远离三途,衣食丰足,脱离饿鬼之苦;已逝去的父母远离恶趣,得生西方净土,仍健在的父母,则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万事吉祥顺利。这就是真正的超荐拔度的妙法。
目犍连听说后欢喜奉行,又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在僧自恣日供养十方僧众,其母即于是日脱离饿鬼之苦,升入西方极乐世界。于是,这一天,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也称为佛欢喜日。
目犍连知道母亲脱离了饿鬼道,对佛陀感激涕零,并由衷赞叹三宝的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身为佛子,为修孝道,应常念及过去仍未解脱之先祖父母,于盂兰盆节供养上师大德,燃灯供佛作大功德,以报父母之恩乃利乐解脱十方孤魂饿鬼众生。
盂兰盆节的意义
每年的盂兰盆节,其背后所散发出的是佛教浓厚的孝亲报恩思想,这天又被称为佛教的 报恩节。
佛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曾说:
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师说:
六道轮回的过程中,所有的众生都曾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父母。跟现世的父母一样,对我们有生育、养育之恩,对我们恩重如山。
作为修行人,应该以智慧去利益他们、救度他们,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不要以愚痴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这样没有多大意义。现在很多人对父母虽然也有一点孝心,送鱼虾,送衣服,送钱财,让他们到处旅游,心处在散乱当中。孝顺父母是对的,但是以这种孝顺的方式不是最究竟的。
我们必须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仔细地想过:让父母学佛修行,让他们得度,是最好的报答方式,也是最究竟的孝道。我现在心里非常踏实,我已经尽孝心了,已经帮助了我的父母。
我希望大家,若是有这个能力与机缘,多劝父母、爱人、儿女等学佛修行,让他们明白道理,进而觉悟、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帮助和救度。给他们吃的、穿的,给他们好的生活条件,也解决不了他们内心的烦恼痛苦。
如莲池大师云: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大孝之大孝也,目犍连以之。
因此,佛法不仅强调孝亲报恩,而且佛法中的孝是超出一般世间孝道的究竟圆满之孝,《盂兰盆经》和盂兰盆节正是这究竟圆满之孝的具体表现。
殊胜大福田
目犍连尊者纵使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母亲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所以,我们修持善法、积累福德时,也要依靠一些殊胜的方便之法。相同的发心、动机,不同的对境,果报却有天壤之别。
师说:
以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
1.恩田
。恩田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指的是一切父母众生,尤其是现世的父母。其实,过去世的父母与现世的父母是一样的,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毫无二致。但是,我们要对过去世的父母生起真正知恩、报恩的心很难。对现世的父母,我们知道是他们生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所以容易产生知恩、报恩的心,以这种感恩心去孝顺父母,也能积累广大的善根、福德。再者,与自己有缘的上师和师父也是恩田。
密宗讲四皈依,四皈依是先皈依上师,然后是皈依佛,皈依法,再皈依僧。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是有密意的。因为最终的一切成就都要靠上师,靠自己的师父。这一点等修到某个程度时才会感受到。
换个角度讲,我们最终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靠佛,而是靠上师、靠师父。也许有的上师、师父的功德没有佛那样圆满,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他们的恩德远远超过了佛。
因为我们自己福报不够,没有得到佛的亲自摄受。佛出世并传法这么久,也未能度化我们;在此末法时期,是上师、师父摄受了我们,度化了我们,从这方面来说,上师、师父的恩德已经远远超越了佛的恩德,我们一定要心怀感恩。这种感恩,不仅仅是佛法里讲的,也是世间的做人之道,感恩,是做人的一个原则。
2.悲田
。悲田是非常可怜的众生,久病的患者、远道的客人、受极大痛苦折磨者、残疾人等,都属于悲田,即悲悯的对境。这种对境也是非常殊胜的。如果对这些众生特别悲悯,能去帮助他们、利益他们,也能很快地积累广大的善根和福德。
3.福田
。福田就是佛菩萨、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或者是僧众(合格的僧团或僧宝)。以这些福田作为对境而修持善法功德特别大,能立即积累广大的善根和福德。比如说僧团,四位以上的比丘(尼),这是小乘里讲的僧团。在大乘里,具有胜义谛菩提心的修行人,不分出家和在家,都是僧宝。我们要把这些人作为对境而修持,这样能快速地积累资粮。
自己的上师既是恩田,又是福田,以自己的上师为对境,造恶业及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罪过非常严重,是直接下金刚地狱的因。
通过忆念佛菩萨的功德,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念。信念是生命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念,生命是没有动力的,就如同没有发动机的交通工具一样,生命就失去意义了。如果有坚定的信念,可以超越一切对境。
摘自《入行论》讲记、《修心七要》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