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网络
1964年5月18日,浙江省温州市西郊大桥大石桥东侧第一号桥墩右柱底下出土了一件刻划佛经铭文的瓷碑(注: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温州西郊出土北宋瓷质碑铭》,《考古》1965年第3期。),此桥为一座五孔石桥,桥身长约34米、宽约5米,从1米多深的河床中发掘出来,每个桥墩均由四根粗大的石柱合砌而成。瓷碑系从石桥东面第一号桥墩的石柱下出土的。瓷碑出土时已残,断裂痕迹已古旧,又未找到其他碎片,无法修复。残长15、残宽14、厚1.1厘米,胎底成淡灰色,坚硬细致,表面施淡青色薄釉,有细碎开片,均匀而润泽,莹洁如玉。背面左上方一角,因火候关系,釉色略带黄褐色。文字的刻划深处和周边凹线处,釉液凝聚很厚,略成青绿色。正面刻:“开宝三年太岁庚午……口僧道徒……”,背面刻“南无……苏噜跋罗……卢遮那心乳海真言……那谟三曼哆……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水得清净唵咈咶……微吉微么那栖呜……”。由于碑铭残缺,内容不能连贯。
从它深埋桥柱底座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此碑在当时是作为确保石桥永固、辟邪驱恶的镇慑物。
从瓷碑正面所刻的残存铭文内容分析,叙述的是某位佛教僧人为立此碑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刻的确切时间是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开宝”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年号;瓷碑背面所刻的铭文,残存字数较多,内容较为连贯。
摘自《宋瓷铭文中的佛教世俗化倾向》
《温州西廓出土北宋瓷质碑铭》徐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