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生活佛教 | 一碗腊八粥里的修行

索达吉堪布



腊八的一碗粥
是绵延了千百年的冬日记忆
这记忆里,有香云缭绕的寺庙
慈眉善目的僧人、年味渐浓的街衢
热气腾腾的大锅、欢喜满足的笑脸
……

无论丰年、饥年
腊八粥施给人的,除了五谷精华
更是不分亲疏的人间守望
不问来处的佛家平怀
这碗粥,应该怎么施?
以什么心态、什么姿态,才品得出此中真意?
 



《地藏经》中,地藏菩萨问佛,同样是做布施,为什么众生感得的福报功德有轻有重?有些一生享福,有些十生享福,还有的百生、千生享受特别大的福利。地藏菩萨希求地说:“我对此疑惑不解,非常感兴趣,特别想听听这个道理!”于是,佛在三十三天之天宫,于一场隆重聚会中,为整个南瞻部洲众生讲述了布施的功德轻重。

 



 
佛告诉地藏菩萨,南阎浮提的众生当中,有国王、宰相、大臣、长者、刹帝利、婆罗门等高贵种姓者,也就是所谓有财富、有名声、有地位、有事业的“大施主”,遇到最贫穷、低微、卑贱的可怜者,或者聋哑、目盲、愚痴等六根有缺陷的残疾人时,如果想布施,应当以平等的慈悲“下心含笑”,而不是因为“我是大国王、大婆罗门”等,就特别傲慢。

其实“等”字里面,也包括了从高贵者直到平凡者之间,所有想布施的人。现在有些人就做不到“含笑”,脸上没有一点笑容:“你,去给他们拿一点钱。”这样的态度可能不行。
 
真正的大施主,应该对可怜众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他的心特别谦卑,而不是高高在上;他的表情含笑,而不是态度冰冷。
 
以前,我认识的个别老师在资助学生时,也是用一种很轻蔑的语气。我说千万不能这样,对那些学生,能接收的就接收;不能接收的,要好好说话,不可以侮辱人、挖苦人。这一世你或许有钱、有能力,但下一世是不一定的,不要在自己稍微有点世间功德和威力的时候,表现出傲气十足的样子。






 
《地藏经》里又讲,要“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亲自做,或者安排人来做平等、周遍的布施,不是只给个别人,带有某种选择性。
 
在布施的过程中,还要“软言慰喻”,用特别温柔的语言、和颜悦色的神情,给人以安慰。这也是大乘佛法中常说的“爱语”“柔和语”。
 
到这里,身语意的功德都已经具足了——心是慈悲,身体是谦卑虔诚、带着微笑,语言是“软言”,而非蔑视、侮辱的语气。
 
大家要记住这些原则。我们平时做一些善法,尤其从事慈善、公益等,也许会遇到很多可怜的人。其实,他们在向人求助时,心是很脆弱的,没有一点儿把握,此时遇到谁,对方有怎样的态度、表情、言辞,他们会永远记得。因此,要像《地藏经》里所讲的一样,以温和调柔的身语意来布施。



 


佛接着讲到:若能如此布施,则国王等人(如前述,包括所有行持布施者)所获得的福利,和供养百恒河沙数佛陀的功德完全等同——大家看,布施一个盲人等于布施了恒河沙数的佛陀。所以《入行论》讲“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只恭敬佛,不恭敬众生,绝对是不合理的。
 
那为什么会有如此果报呢?因为他们对贫穷卑贱、六根不全的可怜人,发起了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以此因缘,百千生中常常七宝丰足,更不用说一般的衣食受用。
 
因此,以自私自利心做布施,功德不一定很大;而以真正的利他心来布施,功德则极其巨大。

 


《大丈夫论》中说:“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意思是:以悲心行布施,哪怕对境只有一人,其功德也如大地一样广大无边;但若只为自己,即使布施一切众生,得到的果报也像芥子一样极其微小。众所周知,大地和芥子相比,肯定是大地的量多得多。同样,用大慈大悲的心来布施,和以自私自利的心布施,其差距也犹如大地和芥子。
 
《大智度论》说,凡夫人的布施就像市场上的交易,叫“市易”,而菩萨的布施是纯然清净的,这之间的“差价”不言而喻:表面看起来布施了同样的东西,却得到完全不同的果报。“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大智度论》)所施的物虽然相同,所得的福报功德却不同,原因是什么?“随心优劣。”就在发心的大小优劣上——心大,功德是很大的;心不大的话,功德不会大。






以前,舍利弗供养佛一钵食物,佛马上布施给了一只饿狗,并问舍利弗:“是你供养我的福德多,还是我布施狗的福德多?”舍利弗说:”应该是佛陀布施狗的福德更多。“(《大智度论》)
 
本来,一个对境是佛,一个对境是狗,一般人肯定认为供养佛的功德更大。实际上恰恰相反。舍利子毕竟是声闻,还有自私自利之心,他的对境虽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佛,但因其发心狭小,功德并不太大;而佛是以大悲心来布施的,心量广大、悲心无尽,由此产生的功德也广大如虚空。舍利子正是以智慧照见了这一点。
 
因此,心是关键。

 



在佛教中,对境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恩田是父母、长者等对自己有恩德的对境;悲田是像乞丐、聋哑人等可怜的对境;福田是从一地菩萨到佛之间,所有具功德的对境。
 
但实际上,你的心若清净、广大,即便对境不那么清净,也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功德。
 
《六度集经》中讲:“若行惠施时,福田虽不净,能生广大心,果报无有量。”行持布施的时候,如果能以菩提心或者清净的心摄持,纵然福田不是很清净,其果报也还是无量无边。
 
有些人说:“我曾经供养过某个上师,后来才发现是个假上师,怎么办啊?”这就是因为福报不够,遇到的福田不清净。但如果你在供养时,发心确实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是为了天下无边的一切有情,这样来看,功德还是有的。
 

摘自索达吉堪布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



生活佛教 | 为人间,报一句“母女平安”

生活佛教 | 这十天,恭迎“天界检查团”






5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