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句】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釋義】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的障礙,所以不能證得。」
【開示】
所有一切眾生,各個都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佛果地上所有的一切眾生,沒有一個眾生不具足,佛法的平等是從這裡建立的,這是真平等,沒有一絲毫差別。我們今天跟佛站在一起,我們覺得不平等,但是佛,佛覺得很平等。我們為什麼覺得不平等?佛的智慧太大了,神通太大了,我一樣也沒有。佛看我們,你樣樣都有,可惜你沒有拿出來用。你不是沒有,你統統都有,一樣也不缺少。所以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眾生眼睛裡面看佛菩薩,還是眾生。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71集)
1989/1
現在我們的智慧德相為什麼沒有了?佛說都是因為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可見得我們的智慧德相所以失掉了,是因為我們起了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煩惱!我們的心永遠不能清淨,因此,我們的智慧德能喪失掉了。好比這一池的清水,我們把這一池清水比做一切眾生的心。佛的心,就像水平靜的時候一絲毫風浪都沒有,水平像一面境子。所以它的功能是外面一切的境界全都照在裡面,像照在鏡子裡面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自己是如如不動,這個照萬德萬能。
佛說阿彌陀經(第13集)
1983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說得很好,「本覺本有」,本來就有的,「不覺本無」,不覺就是迷,迷本來沒有。現在有沒有?現在還是沒有。如果現在真有,這個迷就破不掉。就好像黑暗,黑暗有沒有?黑暗沒有,為什麼?燈一開,黑暗就沒有了,可見得黑暗是妄的,不是真的。所以這個迷,就是你不悟;你一覺悟,迷就沒有了。因此迷的時間再長久,我們不怕。古德有個比喻,「千年暗室」,這個暗室已經有一千年了,可是你點一盞燈,它就明亮,黑暗就沒有了。我們無始劫以來到今天都在迷惑,不怕,你今天只要一悟,無量劫的迷情統統都沒有了,都消失,就怕你不悟。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00集)
1984/12
古德說:但求除妄。去掉虛妄就行了,你不必再求真。為什麼不能再求真?求真就是一個妄念。像上一次我跟諸位講的,你只要念佛,不要求一心不亂;因為你求一心不亂,那個念頭就是一個妄念,就是你一心不亂的障礙。只要四個字一直念下去,念到功夫成熟,自然就一心不亂。念一天佛,「怎麼我還沒有到一心不亂?」這樣念一輩子都不會到一心不亂,念念當中有障礙,念念當中有妄想,這怎麼能成就?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0集)
1984/12
『妄盡』,妄想執著統統捨掉、統統盡了,沒有了,心就一了,這就是一心不亂。由此可知,只要你還有一個妄想、還有一個執著,你就沒有得一心。因此,我在念佛的時候,時時勸勉同修們,念佛不能求一心,念佛不能求往生,念佛不能求瑞相,為什麼?因為你有求是妄想,你是執著。你有妄想執著念這個佛,怎麼會得一心?不可能。你這些念頭統統都沒有,這句佛號念熟了,佛自然現前,一心自然得到,決定往生,你所求的願統統都達到。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6集)
1984/12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6集)
1984/12
明白以後,我們要學什麼?我們很想學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不打妄想,我們做不到。這個法門好,這個法門殊勝,好在哪裡?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起心動念,這叫覺;古人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分別執著妄想這個念頭起來不怕,為什麼不怕?無始劫以來的習氣,我們曉得習氣又起來了。怕的什麼?怕念遲、怕覺遲。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25集)
1984/12
什麼是覺?阿彌陀佛就是覺。把所有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統統轉變成阿彌陀佛。所以不管你的念是善是惡、是淨是染,一概不管,不要去想這些。念頭一起,第二念馬上就是阿彌陀佛,絕不讓這個念頭相續。換句話說,他只有第一念,他沒有第二念,念頭不相續,第二念就轉成阿彌陀佛。比任何一個宗派,比任何一個法門,簡單容易、穩當有效,這是念佛法門殊勝之處。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25集)
1984/12
所以念佛,古德說過不在乎念的多少,要在得力,念佛要念得得力,什麼叫得力?能把我們分別執著妄想念到它不生,這叫功夫得力。所以早晚課誦,早晨是提醒你,晚上是反省,是做這個功夫。實際上的功夫在哪裡?是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功夫不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應用在六根接觸六塵之處,這個功夫不得力,這樣的修行不會成就,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25集)
1984/12
下載2021釋迦牟尼佛成道日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