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藏传佛教Buddhism
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
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  

有一则寓言小故事,叫《得寸进尺的骆驼》。

一个寒冬的夜晚,有位阿拉伯人正坐在帐篷中取暖。突然,他的骆驼从外面撩起门帘说:主人啊,外面太冷了,可否让我把头伸进来暖和暖和?

仁慈的阿拉伯人说:没问题。骆驼就把头伸到了帐篷里。

不一会,骆驼又恳求道:能让我把脖子也伸进来吗?

阿拉伯人想,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又答应了它的请求。

没一会儿,骆驼又说:

这样站着很不舒服,不如我把前腿也挪到里面吧,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

阿拉伯人答应了。于是他挪动了一下身子,为骆驼腾出一点空间来,因为帐篷实在是很小。


一会儿,骆驼又说话了:

其实我这样站在帐篷门口,外面的寒风刮进来,你也和我一起受冻,我看倒不如我整个儿站到里面来,我们都可以暖和了!

可是帐篷实在是小得可怜,要容纳一人一驼是不可能的。但是主人非常善良,保护骆驼就好像保护自己一样,说:虽然地方小了点,不过你可以整个站到里面来试试。

骆驼进来的时候说:

看样子这帐篷是住不下我们两个的,你身材比较小,你最好站到外面去。

那样这个帐篷我就住得下了,而且空间能被充分利用。

骆驼说着,进来的时候挤到了主人,这位阿拉伯人打了一个趔趄就退到了帐篷外面,主人就这样被骆驼挤了出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像这只骆驼,一再利用别人的善良给自己汲取最大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对施善者不仅不感恩,反而理直气壮地将施善者置于困境。

而我们自己呢?总想着用自己的大度和宽容,面对那些寻求帮助或者伤害过我们的人,以德服人。

别人欺负你时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想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感动他,古人曰“以德报怨”。

显然,这句话被曲解了。

过分的善良其实是在破坏善良,这样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会让一些没有底线,没有良知的人得寸进尺。

“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个学生问孔子,如果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

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

孔子答案是:以直报怨。

何谓“直”呢?


《周易》坤卦说: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直”是说正直,“方”是说事物处置的适宜。

君子用恭敬以使内心正直,用处事之宜来方正外物,敬与义已确立而道德就不孤立了。“直方大,不熟习没有不利的”。(这样)就没有人怀疑他的行为了。

所以我们要以德报德,以直处事。

别人打你,你该“以直抱怨”,以直道而行,而不是一味盲目宽容,施以菩萨慈悲之心。

正如爱默生所言: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 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  

太平广记中有个小故事,隋朝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游览钟山开善寺。

途中,他看见一位小和尚从大殿走了出来,薛道卫便问他:“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金刚怒目圆睁,其他菩萨却低眉善目啊?”

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回答:

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
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慈悲善良不是无脑无底线,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菩萨见众生一切苦,心生悲悯,外相上则不拘一格,“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相”,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刚怒目。

慈眉善目的菩萨是菩萨,“怒目金刚”何尝不是慈悲无量的菩萨呢?

《法华经安乐行义》有云:

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

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

意思是说:

如果菩萨不惩治恶人,令恶人败坏正法,那便不是菩萨而是恶魔。

为什么呢?为了世俗忍辱而不能维护正法,看上去是忍辱,但实际是行魔业!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为一商人,名善御,为救五百珠宝商人的生命和财产,杀死一个强盗。

当时如果善御不管,立时就有五百人丧生失财,同时强盗也造下了谋财害命的重大恶业。

如果告诉商人们,仗着人数多,商人们定将强盗杀死。那强盗也终有一死,商人也造了杀业。

最后,善御选择了自己杀死强盗,救下了500个商人。

他宁愿自己犯杀业,承受堕地狱的果报,但这救众生之心非但没有使他堕地狱,反而在来世成佛。

不杀生,是慈悲;不得已的杀生,也是另一种慈悲。

一时恻隐,包庇恶人,看似小善,实则大恶;惩处罪犯,看似冷酷,实则大善。

面对一个饥饿的人,有人给他一条鱼,有人给他一根鱼竿,教会他钓鱼。

前者看似善良,却只能解决他一餐之饥;后者看似无情,却能保他从此一生免于饥饿之苦。

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看似严酷无情,其实有着仁者之心,它的存在,保护了善良的人,降低和约束了恶徒的恶行,并维护了人性天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才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9
文章点评
2024-02-03
原来每个人身边都有护法神
梦参老和尚曾经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北京有个师父,这个师父不会敲法器,也不会做法师,他要盖庙,也没有信徒。怎么办?他就每天拜地藏菩萨,拜了三年,业障消.. <详情>
2024-01-18
索达吉堪布:有困难,找护法!
不管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均离不开护法神的大力护持。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都有护法神以显现、不显现的方式来相助,若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战胜一切违缘、圆满一.. <详情>
2024-01-07
佛像突然碎了会不会有什么灾难呀?
学佛是为了解脱成佛学佛不是强制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学佛是为了解脱、成佛。我们学佛的好处就是了知六道轮回的真相,知道除了肉眼可见的人道、畜生道。还有肉眼看.. <详情>
2024-01-01
​出离心,并不意味着是逃避心!
出离心不是逃避心,生起了出离心并不会逃避现实,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因为生活与工作也是在了缘、了债。这时生活与工作就是一种修行,是一种解脱的方法,.. <详情>
2024-01-01
在家弟子如何最快最多地累积福报?
佛经中有记载:生活中,用钱财可以做的七种功德有:建造精舍、建造藏经阁、建造僧人的住所、提供僧人的衣物饮食、照顾久病之人、饥荒时节做布施、给外来者提供庇.. <详情>
2023-11-09
宗萨钦哲仁波切:作为一个佛教徒就是要有点“与众不同”!
“今时今日,每当我们祝别人“好运”时,不幸的是,我们总是会将所谓的“运气”与物质挂钩。当然,我并不否认“运气”与钱财或金银等物质相关。它们肯定是有关联.. <详情>
2023-11-09
“瑜珈士”之称不是什么人都可叫的!
恒修瑜伽士境界,并非唯由观察生。这就是真正的瑜伽士的境界,不是通过观察或者思维而生的。这种觉受,内心的那种明了,不是通过观察而生的,不是通过思维而生的.. <详情>
2023-11-09
护法善神是否护持你,差别就是这么大!
你有了善神护法的护持,这个力量不可估量。反之,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比如,若没有善神护法的护持,一万个人去反攻敌人,很难取胜。若是有善神护法的护持,哪..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