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看看这位居士,是怎样转违缘为顺缘的?

佛法人生哲学


有人问:讲记上说,修持普贤行愿,凡是受用大乘法的顺缘,都会任运地(自自然然地)摄集,种种能产生苦恼、能引发身心疾病等的恶因缘都能转为菩提心和修行的助伴。

对这一条,怎么生信解呢?先看一个故事,看懂了故事,就会把问题解开。

有一位洪居士,与一位中学老师结婚,生了四个子女。丈夫的工资微薄,她要用这些钱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还要提供孩子们读书。

二十年来,她没做过一件新衣服,中午几乎都是在饥饿中度过的,可见生活很艰难。但她的善根深厚,一到时间,就去寺院拜佛。


丈夫反对她去寺院,子女们也不喜欢母亲去寺院。

丈夫常常很不满地说:“放下家里的事去寺院,成什么话?”

她回答:“我活在世界上,唯一的寄托就是亲近佛陀。如果不让我亲近佛陀,我没办法活下去。”

丈夫说:“那样的话,你干脆去寺院过日子!”

她说:“要那样就好了。”

洪居士每次去寺院之前都要和丈夫大吵一顿,回到家里又要吵一顿。


后来,寺院的住持知道她的状况,就对她说:“从现在起,你不要再来寺院了。没有转变家里丈夫和子女的心之前,不要来寺院。直到子女的口中能说出来:‘妈妈,今天是去寺院的日子,家里的事我们来做,你去寺院吧!’

丈夫口里也能说出:‘所有的事我们来做,你去吧!’你再来寺院,在此之前,你就在家里好好地发愿尽责任。”

后来,洪居士十年当中没有进过寺院的门。

像观音菩萨的斋日、初一、初八、十五等等,本来是应去寺院的日子,她就独自在家中一个人发愿,她对佛说:“佛陀,今天是拜佛的日子,但我的责任还没尽完,所以去不了。

我没有忘记佛的恩德,我在这里给佛顶礼。我为我的全家祝愿,祈求佛光恒时加被我的全家。”


后来,从丈夫和子女的口中终于说出了这样的话:“您去寺院吧!”而且,丈夫和子女都变成了佛教徒。

但她生活仍不富裕,想对寺院做些供养也很困难。

有一年正月十五,她去汉城定法寺,见到一位信徒在佛像前供养了两袋大米。她当时心里一阵羞愧,她很想供养佛陀,又拿不出钱来买米。正当她无奈的时候,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我可以在做早晚饭时省出一勺大米,把这些米积攒起来供养佛。

从那天开始,她每天做饭都盛出一勺大米放在一个口袋里,接着就为家人一个个地祝愿。然后,每个月去一次寺院,把攒下来的米供养在佛像前。

这时,出现了奇妙的事——从此再没有出现过因粮食而操心的事,丈夫的事业也很顺利,孩子们都上了大学,成家立业,过得都很幸福。


故事讲完了,洪居士错在哪里?她是怎样转违缘为顺缘的呢?

以前,她对果位佛懂得尊敬、内心畏惧,但对身边的佛陀却不知道尊敬。实际上,她天天和被烦恼覆盖的活着的佛陀生活在一起,但她对每天一起生活的佛陀置之不顾。

本来,自己具有绝对的、唯一的佛性,丈夫和孩子也同样如此,本来应当在相互尊敬中生活,但她却为了上寺院,轻视了身边的佛陀,忘掉了自己的责任。每一次上寺院,都要和丈夫大吵一顿,让丈夫、孩子不高兴,这都是因为忘掉了佛性而生活的原因。

其实,在佛教的传统里,早就有“看一切人都是佛,父母就是佛,丈夫、妻子就是佛,子女就是佛”的教诲,但一般人狭隘地理解了佛法,只把寺院中的佛像看成是佛,对身边的佛却非常轻视。实际上,这和佛陀的教诲相差十万八千里。


寺院的住持和尚非常高明,一眼就看出她的偏差,叫她在家里尽心尽力地承事丈夫、孩子,好好地发善心为家人祝愿。后来,她以善愿的力量化解了家庭矛盾。

她时时祝愿:“愿我的丈夫健康、子女健康,愿佛光加被我的家庭幸福……”对于家人有这样一份好心,能不感化他们吗?所以,他们最后都请求她去寺庙拜佛。

从这里想到,我们修持普贤行愿,一个关键就是要把佛性作为人生的根本而生活,不这样的话,我们不但对自己轻视,对别人也轻视。这都是因为没有对佛性生起确信,才落到这般的生活道路中。

我们能够有一切众生是佛的信念,普贤行愿就可以在上面建立起来,对于三世诸佛礼敬、称赞、供养,乃至随学、恒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行为。


大家要领会经文说的“三世一切佛”包括了一切,其中的未来佛是指一切众生。尤其恒顺众生中讲到,承事众生要像承事如来一样。如果我们对待一切人都像对待佛一样,那我们就能任运地积聚顺缘,以前结下的不好因缘都会化解,转为好因缘。

推演开来,如果我们深深地领会了普贤大行的意义,那我们就会开始调整观念和行为。

比如,“恒顺众生”:对于亲人、朋友、同事,乃至一切众生,都像恭敬佛那样承事、供养;依止善知识和同分菩萨:尽心尽力地让善知识生欢喜心,和同分菩萨和合相处,同修普贤行愿;

而且,对一切诸佛都礼敬、称赞、供养;对一切凡夫、阿罗汉、菩萨、佛的功德,都至诚地随喜;对一切佛的教法,都摄持、宣演、修证;对一切器世界,都庄严、都净化……

朝着这样的方面去发愿、去趣入,一切修持大乘法的顺缘都会摄集,一切违缘都会转成菩提心和修行的助伴。


这个道理很明白。看看自己所接触的有哪样没包括在内呢?自己的生活境缘分解开来,不过是每天遇到的有情,修行上遇到的善知识和道友,诸佛和佛的教法,再就是身处的这个器世界。

如果面对这一切时,都按普贤行愿来做,那就会任运地摄受一切修行的顺缘。而且,修普贤行愿,发愿忏除一切不善的行为,远离一切菩萨行的障垢,因此能远离一切违缘。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4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