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当业障现前时,10种转逆缘为顺缘的方法!

地藏菩萨平台

如何去修心转心,把逆缘转为顺缘,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呢?在《净土十要》中有个非常殊胜的教言,就是“十大碍行”,又叫“十不求行”。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娇奢必起。娇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望求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如果病来了,实际上佛菩萨加被我们生出离心,所以生病不是好事吗?我们可以去求无病,但是真的病来的时候,我们要泰然处之。这个病实际对我们修行也不见得就是违缘,善用心就是顺缘,就是垫脚石。

第二,“处世不求无难”。

第三,“究心不求无碍”。

第四,“立行不求无魔”。

第五,“谋事不求易成”。不求什么事情都顺顺利利的,遇到障碍也是好事。

第六,“交情不求益我”。跟朋友交往的时候,遇到有些人,比如忘恩负义的,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第七,“于人不求顺适”。这个人经常找你麻烦,经常反对你的观点,不见得就是坏事,他实际上也是成就你的。

第八,“施德不求望报”。这些忘恩负义的,反而也可以成就我们的修行。

第九,“见利不求沾分”。我们不要一定要得到好处。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有人冤枉你,不要拼命地去申辩。古人说,受冤枉的时候,以“不辨”为高明。越辩越描越黑,应该不辨。

当年白云守端禅师被人冤枉,就安然忍受、不辩解。

山下有一个未婚女子怀孕生子,她怕把她那个男人招出来,就说这孩子是白云守端禅师的。

这样一个大禅师,竟然遇到了这样一种诽谤,但白云守端禅师一句都没有辩论,没有给自己解释,就把这个孩子接过来养在寺庙里。

寺院里少部分的出家众说不定也会有看法,可能也会对这个禅师退信心,但绝大多数人对禅师的修行都是非常有信心的。最后这个女子还是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禅师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真信因果,以道德、慈悲来感动、教化众生。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你真信因果吗?因果都没有信,能对净土生起真正信心吗?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单位、社会当中,当我们遇到种种逆缘的时候,要按照祖师所讲的道理去思维,按照那些修心的窍诀去转心,并且要不断地串习。

一次失败了,你不要着急,要好好的反省:我这次没有做好,下一次碰到相似事情的时候,我一定要把握好,不能再失败!这样一次一次地反省自己,警策自己,你总有成功的那一次!

这样如果你一次成功,你内心会非常的欢喜,对自己也会非常有信心。在种种逆境中锻炼自己:有人造谣冤枉你,有人骂你,你怎么办?你会不会怨恨对方?还信不信因果?会不会以牙还牙也去造业?这就是考验来了,你要真信因果,要去感激他,甚至去感化他。

我们这样去做,绝对会感化对方,要诚心去做,不能生嗔心。因为这个本来是宿世的恶业,他现在对你造违缘,肯定宿世有因缘,如果你这个时候不对他产生怨恨心,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就改变你的业了。业改变了,当然你的命也改变了,命改变了,当然你的福报也增上了。所以,命自我立,福向己求,就要这样去做

文章点评
2025-02-11
当业障现前时,10种转逆缘为顺缘的方法!
如何去修心转心,把逆缘转为顺缘,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呢?在《净土十要》中有个非常殊胜的教言,就是“十大碍行”,又叫“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 <详情>
2025-01-25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 <详情>
2025-01-24
咒语的功德与加持不可思议
“MZ里面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号,所以念密咒,常常把些鬼神都找来,我们中国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鬼神都招来了,你再没有本事把他送走,这以后就很麻烦,所以.. <详情>
2025-01-23
实修方向…见,修,行!
从佛法实修的角度来说,想得到成就都离不开(见,修,行)这三步。见,修,行,是重要的字词,我们必须要了解。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究竟见地,目的与目标.. <详情>
2025-01-23
常用佛语的背后的含义!你了解吗?
文:智藏法师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 <详情>
2025-01-23
佛教如何看待“择吉日”?
缘 起“法师!在吗!”“帮算个吉日,在线等!急!”“???”许多人出门办事都讲究一个“良辰吉日”现在就为大家分享如何自行计算“吉日”佛教如何看待“择吉.. <详情>
2025-01-23
想得到25位大菩萨日夜保护?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在其《观念法门》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开示:“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 <详情>
2025-01-23
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是影响修行的大忌
“修福修慧”《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在说话时,也要向佛学习,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要说。因为佛法认为,..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