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尊者开示出汇集一切经藏要义的三士夫道法。其中“下士夫”指的是“能够放下此生,害怕来世恶道痛苦而修持”的人。
如果他的心中没有生起这样的观念,再怎么教授下士夫的道法也是没有办法生起出离心的。为什么呢?例如一个人跟随一位善知识接受皈依发心的教授。
但之后却不尊称对方为传法老师,因为怕被别人取笑,因此秘而不宣。别人问说:“难道他不是你的师父吗?”这人却回答说:“除了皈依发心之外,其他没多学。”
这样的回答代表这个人犯了很大的错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皈依和发心就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以我自己的想法来说,所有曾经结下法缘的上师,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句句都是无价的。
这里提到,若没有放下此生,就算知道如何引经据典、知道如何修持显密之道、了知无二双运之法,也和世俗凡夫无两样。
因此,对于这些人再怎么教授下士夫道法,也是无法生起出离心的。这段内容告诉我们阿底峡尊者开示出三士夫道法,这是汇聚一切经藏要意之法。
三种士夫或三种修行人的分类是因其有高、中、低标准,这三种人中最初阶者,要具备“至少害怕来世恶道痛苦,而去修持者”的心态。
虽是最初阶者,但却已没什么人在如此修持,因此,若要能来世不堕入恶道,要多思维恶道痛苦,不然是不会愿意放下此生的。
不仅仅思维恶道之苦,也要思维因果业报,要思维这样会投生到恶道,如何不会等等,清楚知道业力因果。
现今状况是有些懂得因果报应,但仍做不如法之事,不在乎造恶业之事,这等人被称为“无福之人”。
若从“如法正确实修”上来说,没有比依止上师、善知识更为重要的了。因此别说佛法,世间上若说要找对象、娶媳妇等,父母都要观察对方父母背景、媳妇年纪长相等。
要多方观察,甚至我们说买一匹马都要看看牙齿,从左右前后仔细观察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上师善知识是如此殊胜,是因为今生一直到你成佛之前的漫长时光中,都要不断依止的一个皈依处、指导者,是如此重要。
这里告诉我们的就是:上师、善知识如此重要,因此依止前要善加观察,确定后才依止他。现今我们常常不做任何观察,听说上师有名或看到上师模样就去皈依。
因此出现很多状况,如弟子被骗等,一方面上师有责任,一方面也是因为弟子的迷信所造成,因此我想说的是,不论上师好坏,重点是我们不能因为迷信而依止任何人。
当我们善加观察上师的身口意功德时,透过观察,就会生起不受任何人影响或改变的信心,而直到你能生起这样的确信之前,口上说“我对上师很恭敬”等话语,都是不真实的。
当我们谈到要“圆满修成事师之道”,意思是说要供养上师、让上师欢喜,而何谓“让上师欢喜”?如何供养能让上师欢喜?
上师最欢喜的,是弟子善加持守小乘、大乘、密乘三种戒律,并且善能具备戒、定、慧三学。
若从密乘角度而言,上师就是坛城曼达拉之主,要在他跟前领受四种灌顶。但现在很多弟子事师是什么情况呢?完全没有按照经论续典去做。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大德教言 | 佛学问答 | 正知正见
- 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ཆོས་ལུགས་ཀྱིས་འཛམ་གླིང་བདེ་ལ་འགོད་པར་སྨོན། -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