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一号:
最近我好伤心啊!
小编二号:
怎么啦?
小编一号:
我以前很喜欢一个男演员,那时他是一个很清爽很阳光的小帅哥,可是前阵子看到他,发现他已经变成一个“中年油腻大叔”了。
小编三号:
嗯,“中年油腻”这个现象最近很普遍,感觉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
小编二号:
为什么大家会变得“中年油腻”呢?
宗道法师:
一听就知道你们上课时都没好好听讲。我在《往生论注》研修班的第六堂课上,就和你们探讨过这个话题啊!
小编一、二、三号:
什么?不可能吧?那么高深难懂的佛经祖典,怎么可能讲到“中年油腻”呢?
宗道法师:
唉,真是一群有漏众生。那就让我们再复习一下吧!
最近有个词很流行,叫“中年油腻”。这个词很形象,一听就让人想到我们身边的人。“油”就是擦都擦不掉,油油的,“腻”就是不干净,“油腻”就是那样一个状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中年油腻”这种现象呢?
佛说所有众生本来就是佛,所以我们的本性本来是清净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后,第一句话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清”,就像水很清,没有杂质;“净”就是很干净。众生本来都有佛性,都是清净的,但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就打破了本有的清净,变得油腻了。
比如我们看小孩子,小孩子就不会让人觉得油腻吧?都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这是因为小孩子的状态比较接近清净。小孩的心非常干净,说什么是什么,前一秒还哭呢,下一秒拨浪鼓一摇就笑了。他在下一秒的时候,已经把前一秒执著的东西放下了。
“清净”的标志就是能够随时拿起,随时放下。但是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是成年人了。世欲一开,八识里的第七识(末那识)就开始起作用,“我执”就越来越坚固;然后不断地受世俗的尘染,围绕着“我执”,也就是我所贪著的东西,形成各种各样的习性;习性继续熏习,就慢慢成为自然的东西。这就是“油腻”。
所以,人到中年就会变得“油腻”,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因为他的心已经定型了、固定了,他的习性已经形成了,很难再有转变。成年人放下一个东西没有小孩子那么快,一旦执著一个东西,就不是一秒两秒能放下的,有时候可能执著一辈子。这种执著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以成年人远远不如小孩子那么快乐。
佛教所有的修行,就是要恢复清净。净土宗也是如此。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说:“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昙鸾大师对此句解释说:“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总相。”所谓“总”,就是用一个词就能概括所有。比如我们说一个地方很好,就一个字,“美!”娑婆世界的总相是什么?染污相。极乐世界的总相是什么?就是“清净”。
“此清净是总相”,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讲过,虽然天亲菩萨把“清净功德”放在器世间十七种庄严成就的第一种,实际上“清净功德”是总相,它贯穿了极乐世界的器世间庄严成就、佛庄严成就、菩萨庄严成就,共三严二十九种。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其他的种种功德,比如“性功德”“量功德”等等各种功德,也都是从清净功德里出来的,因为后面的长行里有一句话:“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我个人理解,为什么说极乐世界“清净是总相”呢?有一首歌叫《清净法身佛》,歌词中有这样几句:“清净法身佛,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佛,千百化身释迦牟尼佛。”法身就是佛性,在凡夫的语言词汇里,能够比较贴近佛性的、描述佛性最精准的词,就是“清净”了。
所以,要想彻底去除我们的“油腻”,只要念佛即可,等往生到极乐世界后,自然会恢复我们的本有佛性——清净法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