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说是一个祖父附体后告诉儿孙的一段话,为了节约时间,我就边念他的原话,边作点评。他原话可以分为六句。
第一句说“阴间的先人,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儿孙念佛”。
第二句说“则列祖列宗都跟着沾光增福,生天或者往生净土”。
这两句,根据大乘经典,比如《地藏经》,还有一些其他经典,还有古代的一些传记记载,应该说都是事实,没问题。
下面第三句,“但是信佛很难,需要五辈祖宗行善积德,家族里才出一个念佛人”。这句等一会儿我们再分析,大致不差。
第四句,“你能学佛念佛,不但是家族沾你的光,周围所有的人都受益”。这句也没问题。
第五句,“所以奉劝大家,一定要珍惜佛缘,发大愿,至诚念佛,超脱六道,永断轮回”。这个劝导当然完全符合佛意,没问题。
第六句,“那么你才是最大的孝子和功臣”。
他问,“您说是不是这样?”
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特别是跟阴间相关的,当然要以佛法来判断。不然的话,这里面蹊跷特别多。这六句,总的来讲大致不差;除了第三句需要分析,其他都正确。因为符合佛理,是可信奉的。
至于第三句里面,首先说“信佛很难”,对这句话要正确理解。
如果说听到这句话,知道信佛念佛稀有难得,从而内心更加虔敬,“哎呀,那我要好好念佛啊!这个太稀有了,太难得了”,这样就能起到好的作用。如果听了这句话,“哎哟,那太难了,谁知道我们家有没有五辈祖宗积德啊?干脆算了,别念了”,那这句话就退人之心。所以要正确理解。
其中特别说到“五辈祖宗”,这个是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也可以说表达得不够精准。
在佛法当中,比如《无量寿经》说“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又说“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就是个人的业力,自己来承担;你宿世有这个善根,今生就容易学佛念佛。但中国人因为家族观念很强,所以他就说“如果你祖上没积德,你就不能学佛念佛;你能学佛念佛,那还要祖上——一辈、三辈还不行,还得五辈积德”。虽然以佛法来比较,这表达得就不那么精准,但是也有道理。因为每一个人是依据环境、因缘而成长,所以他的善根也和环境因缘相关。善导大师就说“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意思是:你能成善成恶,和你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出生的时代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
《大经》也说“转相承受,父余教令。先人祖父,素不为善,不识道德。身愚神暗,心塞意闭”,也明确说到了一个人的先辈、祖先不行善积德,从小都没有生活在一个好的家庭,当然从小就“身愚神暗,心塞意闭”,就是心不开通,对佛法不能理解,愚痴。打个比喻,这就像土地过于贫瘠,就不能长出好庄稼,不能长出大树。如果一个人生在一个邪见很重的家庭,当然,要想靠他个人宿世的善根来突破家庭的限碍,这个有困难。再说,如果宿世善根很厚的话,他也会自然投生到相对跟他相应的、善根深厚的家庭当中。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就能看到,父辈积德,心地善软,甚至祖先信佛,后代子孙相对地也就具有信佛念佛的善根。所以从现象上可以这么说,要历代祖宗都善良,有行善积德,才能出一个念佛人。但从本质来讲,还是他个人的善根业力。另外,说到“五辈祖宗”,这都是中国人大致的说法。有说“七辈祖宗”,有说“九辈祖宗”,有说“八代祖宗”,大约就是说祖上要有德。大凡有德、有福——除非别有邪见的阻挡——一般来说比较倾向于正向、正面的事物,佛法当然是正中之正。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自己能够这样稳定踏实地专修念佛,那为你感到自豪,感到光荣;也可以逆推,你是一个善根深厚的人,甚至你几辈祖宗都是有福报的。反过来说,你要让自己的几辈祖宗都蒙受有福的好名望,那你只要念佛就可以了。因为念佛是超越世间的,所以它还不同于世间作官啦,考取状元郎啦,读多少书啦。这个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念佛的功德利益超过这些无量无边倍。我们应该以此而感到欢喜,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