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百喻故事 | 偷牦牛

五台山佛教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否?”对言:“无树。”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对曰:“无东。”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对曰:“无中。”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知尔妄语,都不可信。尔偷牛食否?”对曰:“实食。”


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杀吃掉了。那个丢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丢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丢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这样丢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百喻经简介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书中故事短小生动,设喻巧妙,文学性、可读性甚高,对佛教术语的解释细致富于哲理,不仅能帮助普通大众理解深奥的佛法义理 ,还能使人读后对人生有所感悟,心灵得到荡涤,“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也是一部既亲民又不失深刻的佛教文学经典。


图:网络   文:百喻经故事

2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