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把学佛分成两大块:般若道,方便道
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跟舍利弗尊者授记成就应身佛的一个相貌。这个授记的时间点为什么一定要在舍利弗尊者开悟以后呢?我们做一个解释。天台智者大师把学佛分成两大块:一个叫般若道,一个叫方便道。基本上般若道跟方便道的共同点就是,你要安住一念心性,就是真实的法。我们讲过很多次,真实的法它不能有变化,它必须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它本身不能是一个修来的东西。你说你心性是修来的吗?不可能。空性是修来的,假观是修来的,心性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诸佛只是觉悟了这个真理,不是把心性给创造出来。所以一个人怎么叫成就般若道呢?他首先一定是回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清净本性,在那个地方安住。这个地方就是般若道的基础。所以,在一心三观当中,一心叫做实法。当然,你也不能老是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你就执理废事了。所以你要怎么样?要操作权法。什么叫权法呢?就是空假中三观叫权法。当我们在一念心性安住以后,用空观的智慧,用无常、无我的智慧调伏心中的爱取,一直到破了我执跟法执,入了初地,这个般若道就完成了。所以诸位,我们虽然了解《法华经》,但是我们刚开始修行,还是在一念心性里面做权法的操作,偏空性这一块。因为很简单,我们的重点目前来说是解脱道,是出离生死。所以,般若道在智者大师的定义,叫做智慧引导慈悲,它的主导性是我空、法空的智慧,它把慈悲心暂时收摄起来。它是以智慧引导慈悲,因为它必须要先完成三界的出离解脱道。那么二乘人,他们因为无常、无我的智慧,他的权法下得很深,所以他只是法执重。他一旦听过《法华经》,能够会归心性的时候,基本上他就从别教的初住直接升到初地。所以,不管舍利弗也好,乃至于后面的目犍连尊者、须菩提尊者等等也好,只要他在《法华经》这一关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会归心性,觉悟以后,那么他一念心性的即空及格了,他般若道及格了。而我们就算《法华经》读通了,实法妙,权法妙,但对我们来说,我们空观的权法太薄弱,所以我们要补修空观。声闻人空观已经圆满了,他是差在安住一念心性,所以他这一关实法补上以后,他般若道及格。他后面要做的就是一念心性即假。这个假观要走两大阿僧祇劫,就做两件事情。就是说,菩萨一旦般若道走过以后,就走方便道,这个时候以慈悲引导智慧,就相反了。因为他已经走出了三界的解脱,他身心世界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已经脱落了,所以他必须怎么样?做两件事:第一个净佛国土,第二个成就众生。所以他这个以后就修假观了。诸位!假观我们在前面说过了,假观的特色是什么?就是相状。整个十法界十如是,第一个就是相状。凡夫当然是取相,凡夫就在相状里面起颠倒,落入一个三界的因缘果报。菩萨也善用相状,他必须发愿创造一个依报的相状、正报的相状,来招感跟他有缘的众生。极乐世界也是靠相状来带动。你看《观经》,佛陀告诉你莲花观,要作莲花开合想。你那个莲花,你坐在莲花里面,莲花一关就是你跟娑婆世界因缘结束了,然后,“一刹那间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到极乐世界,莲花又打开,看到佛陀放光摄受你,为你说法,乃至于各式各样的鸟类为你说法等等。所以它那个莲花一开一合,表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都是用相状来摄受的。也就是说,当菩萨入了方便道,这个时候就是开始成就国土了。成就国土,当然他先发愿,然后修行,然后招感有缘众生来跟他一起修学。寿命结束了,这个时候他把他过去因地的愿力跟修行都用完了,他接下来再重新发愿,重新修行,再创造下一个国土。所以菩萨的方便道就是不断地发愿、修行、成就国土;然后国土结束了,再发愿、修行、成就国土。他就在成熟众生、庄严国土当中不断地进步,直到他圆满佛道为止。这个就是般若道。他要走多久?般若道走一大阿僧祇劫;方便道走两大阿僧祇劫,就是修假观。也就是说,舍利弗尊者他本来是证得阿罗汉,所以他空观成就以后,再会归到一念心性,所以这个时候就开始(天台说的),从空出假,开始要规划国土。声闻人他对假观是薄弱的,所以必须有佛陀的印证给他信心,给他一个方向,所以佛陀给他授记。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给他一个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