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问过我,他每十斋日都念,甚至于天天都念,不但方圆周围,就连他自己的家庭内好像都不灵似的。他问我:这是什么道理,什么原因呢?
这有两种情形。一者是共业。过去的宿业共业,凑到一块了,业特别重。因为业特别重,靠你读经时的力量是感不动的。因为感不动,业报还是照样现,失火、遭了窃贼,诸种不吉祥事还是会发生,好像念经的效果不大了,这是一种。
二者,念的人心不同故。诵持的人心不一样,就是念完经了,回向时所想的是什么。现在心不至诚,诵经的力量薄弱,没有力量,因此就看见周围的环境好像转不动。
我们有时候做一件事情,你得先问问自己对这件事情投了多少的毅力,下了多少的功夫、多少的资本,完了才问效果。想要轻而易举地、什么事都不费心,那样你得有特殊的福德、因缘巧合。
在美国,就我所知,在纽约市买乐透奖的有好多。除了得奖的人得到那么多,我看没得奖的人得到好多呢。我上回讲过一次了,得到比没有得到还着急,这就是业。没有那个福报、没有那个福德,想轻而易举享有是不可能的。何况我们多生累劫所造的业,想一下子消失,你得付出力量。什么力量呢?就是至诚心。你连至诚心都没有,恐怕效果不大。
还有最基本的信不信。你自己的心在那甩着,一边念着《地藏经》,一边心里想“可能吗”,那怎么可能,不可能啦!一怀疑什么都不可能,你自己都不稳当,那怎么可能呢?所以效果不大,有很多是这个原因。
也有很多是灵的,为什么灵呢?他的心猛烈、至诚。一般而言,我们没有什么痛苦逼迫,所以做起这件事来,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可以;我念一念,你加持也好,反正不会开悟。
有没有得到福报?一定有,但是不一定是在今生。因为你的心不猛利,心不猛利感应也不猛利,随你的愿望,可以转到来生。为什么有的很灵呢,一念就灵?他的心很猛利,并且夹杂着过去的善根成熟了。他一念,求什么就感应。两个人同时修的就不一样,效果不一样。
我们修行要特别注意什么呢?现前的一念心。随时检点你自己的心,看看入道不入道,淫、怒、痴,一点事情就发火,这个效果就不大了。因为在愚痴当中所做的事情效果不太大,必须得有智慧。智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经常明明白白地照料这个心,不要让它放逸了,但是我们一般做不到。
如果你能制止你的心念,后果是没有的。刚一起念,你就制止了。什么叫菩萨?菩萨跟我们有什么区别呢?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这就是菩萨。前面起了不好的思想,这个不好的思想包括很多,怀疑心、瞋恨心、嫉妒、障碍心。听到人家说别人好,你心里总是不舒服,总是要大家都说你好才高兴;你很好的朋友、你的弟兄,或者你父母赞叹你哥哥好,爱给你哥哥买东西,你的嫉妒心、瞋恨心全都来了。人人皆有之。
还有,这些思想念头复杂得很。你要是能够在刚一起心动念的时候就能制止,你的功夫就差不多了,就有修行了。你能够觉察得到,这个念头不合乎佛所要求的,名也好,利也好,除了名利还有很多。所以自己要检点身心。这个时候你要以这种思想,以这种用心在十斋日念经,才能使你的家庭安定、周围的环境“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否则做不到。这就是修行的法门。
能够在十斋日诵经,又能够有至心,那就更好了。诵经的时候心里能够观想,心能够跟经上所说的合了,那么你就是地藏王菩萨了。这部经等于是你说的,这个效果就大了。这个时候,你求什么得什么。不过,你求什么得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要让一切众生成佛,这就是佛心。
如果利益众生,行菩萨道,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你就是菩萨。反正一天当中,我们这个心在十法界不晓得转了好多圈——一下想成佛,一下想利益众生,一下想造业,一下心里很黑暗;想吃的,想穿的,想舒服,想怎么样快乐,这个心念都是罪业;想完了要去打主意,想办法怎么得到它。所以你一念之间就能造很多的罪,是这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