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该问问自己,你的发心是什么呢?
缘:慈是无缘大慈,悲是同体大悲。比如说无缘大慈,世人发慈悲心很可能是因为我认识这个人,或我了解对方、熟悉对方,才去帮他,佛法的慈,帮助的对象不一定认识,甚至是冤家仇人,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义不容辞的去帮他,这叫无缘。所谓怨亲平等,无缘还包括不带任何条件、要求。同体大悲呢,则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去除对方的痛苦。
果:就是对对方造成的导向。有时我们做一些事情,别人可能一下子无法理解,还有你帮助了别人,可别人当时却认为你的帮助对他是一种障碍、束缚,但如果你现在放纵他,放任他,他未来的解脱也会有影响,所以你说哪个是慈悲?比如禅堂里打香板,你打瞌睡师父给你一板子,你说师父慈悲不慈悲?
之所以难回答,是因为慈悲不能看表面、形式,你一定要多去观察你的心,从因、缘、果三个方面去观察,如果你内心生起的是真正无我的利他心,同时你的方法又十分的有智慧,那么对方一定会得到利益。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同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