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在家居士学佛需要注意什么?
在家学佛,不要把学佛当作是专业,把事业当作是副业,尤其在学佛的时候,不可除了学佛之外什么事都不去做,其实,把平常无形中浪费的时间把握住就很好了。
学佛要用平常心去面对,学佛不只是持斋,不可把持斋的行为当做是学佛法;吃素食并不是代表学佛,你看牛、羊它们也是吃素的呀!难道你可以说牠们也是在学佛吗?
其实吃素食,是为了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我们学佛是要学智能,有了智能才能化解问题,学佛就是要学觉悟,要面对自己、改变自己,要懂得道理才好修行;学佛是要修养我们自己,自己修的自己得,不是去修理别人。
自己改变多少,别人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所以要以修养去影响人,不可以个性去勉强人;若能修养自己,把修养表现出来,别人自然也会受到你的影响。
有人学佛只看重法身,认为色身并不重要,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色身必须要先照顾得好,为什么呢?因为法身是要从色身当中修起,学佛是要求解脱、求自在,所以不要只限制自己,这个不行、那样不行,这样会被绑得更紧。
学佛要注意三件事,多看、多听、多问,这样可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来做比较、选择就会有比较圆满的结果。如果学了什么样的法门,先不要一开始学就认定,不妨多问多接触,要先把基础打好;就如同盖房子打地基一样,要深而且坚固,学佛也是如此呀!
基础打稳之后,再选择较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一门深入了。学佛最强调的是相契相应,什么是相契相应呢?要起欢喜心,自己的条件也适合,环境条件也可以配合。
古时有人曾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到寺院找师父,不是去找师父谈天说地,是带着问题去请问法师?因为法师是可以为众人来传道、授业及解惑的人。
学佛是一世的事情,不可能速得而成就的,只要把握住每一个现在,过去的不去计较,未来的不要妄想编织,不可以翻来覆去,这次做不好下次可以做得好,一次一次的改进。
我们看佛陀在成道的过程中,从太子身到成道是经过多么漫长的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可以修行办道,要随时把握住每一个起心动念,即身、口、意的调整,这样就是修养了。
真正的成道,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行,做错了事不要一味懊恼,是要检讨,在下一次发生时少错一点,再下一次发生时错得更少。
修行办道就是如此,就像开车的技术一样,是由生疏渐渐到熟练,自我的训练最要紧的是在时间、空间的累积所得的觉悟。
认识道理好修行,学佛就要依教如法,如法就轻松愉快。总而言之,学佛就是要学佛陀的道理与方法,来帮助我们达到了生脱死、成就道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