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福利果报:如六趣中人天之福报。《增一阿含经一》曰:虽受梵天福,犹不至究竟。百论上曰:福报灭时,离所乐事。《大乘义章九》曰:依智起福,依福起报。
福德报应:《史记张仪列传》:夫造祸而求福报,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 ,虽欲毋亡,不可得也。 隋张公礼《龙藏寺碑》:故知业行有优劣,福报有轻重。《新唐书王缙传》:国家庆祚灵长,福报所冯,虽时多难,无足道者。
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佛教告诉我们,福报来自福田,主要是悲田、恩田、敬田三种。
是慈悲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他们需要快乐,可没有快乐;他们想摆脱痛苦,可没能力摆脱。
如果我们从慈悲心出发,帮助他们获得快乐,解决痛苦,就是在耕耘悲田。慈善的本质是什么?并不是简单的捐献或帮助,而是慈悲大爱。当我们本着慈悲大爱来捐献或助人,才是实至名归的慈善。否则,即使捐了再多的钱,严格地说,只是善行而已,不能称为真正的慈善。只有从慈悲心出发,我们所做的一切,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福报。
是对有恩于你的人,如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包括一切众生,乃至山河大地,都怀着感恩心去回报。
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人帮助,也离不开日月天地,山川草木。正因为这一切的存在,我们才能自在无忧地生活。所以,我们要以感恩心面对这一切,尽己所能地回馈他人,包括关爱社会,保护环境。
当我们心怀感恩时,看到一切都会非常欢喜。感恩不仅是福报的源泉,本身也是一种健康、正向、让人快乐的心理。在回馈的同时,自己当下就能受益。
是对有德者心生恭敬,包括我们的老师、宗教师,也包括社会上德高望重的人。
我们平时在寺院看到佛像会顶礼,因为这些神圣场所本身就有加持力,当我们进入其中,身心会被摄受;另一方面,当你有一份虔诚和恭敬时,会让自己的心得到净化,变得清净而调柔。
所以,带着恭敬心面对有德者,就能与佛菩萨和善知识感应道交,得到正能量的加持。
常耕福田,才能福报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