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
2、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3、忍度(羼提波罗蜜):谓菩萨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即能断除瞋恚烦恼。
4、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5、禅度(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昧无知(无明)。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地走在菩萨道上,当然他内心一定有智慧,我们说过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他依止智慧,怎么修六度呢?
第一个,“不着财位”。修布施,布施的重点在于不贪着财富跟地位,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菩萨在资粮位的时候,长时间地修布施、持戒、忍辱的福德资粮,他很可能会出现财富,或者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就有地位。当然因果的招感,是谁也不能去否定它。
但是菩萨应该观察这个“财富”跟“地位”是生灭之法,只是他生命当中一个生灭的过程,他的重点应该要调伏心中的爱着,重点在“不着”。
为什么不贪着呢?古德批注说:“不为贪欲所累”,这个“累”就是系缚。因为你产生贪着,重点不是外在的财富跟地位有问题,而是你贪着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欲望,这种躁动的欲望就障碍你的菩提心,使令你对于生命的目标开始模糊了,你不知道你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比较可怕的地方,障碍菩提心是很可怕的!
所以你应该要透过布施,把多余的财富舍出去,尽量避免对于地位的追求,不要让内心产生一个贪欲的累赘,因为这个贪欲生起的时候,你还得对治它,更麻烦!
第二个,“不犯尸罗”。菩萨对于所受的戒法,应该要不加毁犯。为什么呢?因为你要远离恶趣,你就应该对于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以及它所相应的遮罪,要好好地受持,菩萨是要远离恶趣的。
第三,“于苦无动”。菩萨对于人事的干扰,要能够安忍不动。
第四,“于修无懈”。菩萨对于所修的福德、智慧的资粮,要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为什么?这以下讲出一个原因来。
其实前面的四度,就是“于散动因中不现行时”。就是说,菩萨修习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重点,还不是修习福报,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创造一种不散动的因缘,就是一种寂静的力量。有这个寂静的力量,你才能够心专一境地修习“止”,才能够在专注当中,去拣简择万法唯识,一切法是心所变现。你要创造一个寂静的力量,才能够思惟观察法义,悟入唯识的真理。
所以菩萨刚开始依止闻思的智慧而修六度的善法,由善法当中,又创造一个寂静的心情,增长你的智慧。这就是一个地前菩萨,也就是凡夫菩萨修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