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学佛师兄,他很发心,很用功,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很忙碌:每天都要念几万句佛号,每天都要念几百遍经文、磕几百个大头,没有完成就寝食难安,很是痛苦的样子。从精神样貌上来看,终日愁眉苦脸,远看还没有一个俗人过得幸福自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误解了精进的意思,把执着当做了精进。
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在《成唯识论》中,精进的定义是: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
“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是什么意思?善恶品修断事指的是四正勤: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而勇悍的“勇”是说克服懈怠的主观能动性,“悍”就是指无所畏惧的意志力。
“对治懈怠满善为业。”“懈怠”恰好是精进的反面,是指懒惰、贪玩、对一切善法不存恭敬之心;满善,是为了对比少善、多善而设立的。指是百分之百的善业,没有任何杂质。
从【成唯识论】给出的定义来看,四正勤是精进的因和行相,对治懈怠很有用,勇悍是精进的自相。
精进的方法:
1.断恶与修善同样重要,否则依然会落入懈怠的陷阱中不得自拔,学过道次第的都知道听法之前要“断三器”三器不断,修法无益,因为恶法不除,善法不显,学佛不是玩弄学术,是为自己的解脱而学的,没有灰色地带。
2.精进把握不好就会生起法爱,增加执着,得不偿失。佛弟子应无所住而生精进心。
3.一切的精进行为都不能脱离对佛法和业果的信仰,否则一定是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经不起考验和挫折。
4.切忌急功近利,注意节奏感。
我记得一位师傅曾经说,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方法就是:他的脑子里有多少必要、清晰、正确的概念。善因认为这句话对修行很适用,正所谓解行并进,教观双运,如车双轮,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对一些基础法相概念都未理解清楚就开始谈论修行,是不是有些早?所以我们一定要抽空多看经论,多思考经论;想少走弯路少生迷惑,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精进并不会带来痛苦,但执着会,越执着,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