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所以对四相说无相的原因,是为了这四相是假定的符号(是无常的),让人不要执着在上面为它所缠缚!因为有执着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好丑;有好丑就有憎爱;有憎爱就有烦恼。世间人的烦恼,就是为了他的我执和法执太深的缘故。有了烦恼就能遮障一切,如烦恼障,障人的般若德;业障,障人的解脱德;报障,障人的法身德。推源其始,都是因为在己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上起执着。所以佛在说法的时候,都是随说随扫,就恐怕人在一些名句文上起执着。
所有众生及万法,皆如梦中境、镜中花、水中月,刹那生灭,虚幻不实。事因人立,人既虚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虚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没有花,因病见花,事如病花之果。
阿弥陀佛!
相是虚妄的,其实就是说的一个空字。这个空不是说睁着眼睛说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不稳定的,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些都是暂时的假合在一起。都要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终归于消失。事物在不停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都是空的。
目的在于破除众生在相上的执着。佛祖于菩提树下证道时,说了一句话道破天机:怪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只要放下妄想执着,背尘合觉,就能回归本来面貌,本来就是佛啊。所以说在六识的范畴寻求成就佛道,执着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成就的。学佛就是修心,佛法需向心内求。
这个是最出名的四偈。意思是:
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 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看待。
一切有为法是指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所谓有所作为、无所作为,即六根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思维等。那这一切有所作为、无所作为是什么状态呢?世尊告诉实际都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但是,这一切有所作为、无所作为在凡夫的知觉世界里是真实的啊?没有梦幻感;没有朝露电光之感啊?不过,不要紧,世尊深知凡夫这种感知状况。当然,一闻偈语当即就悟的学佛人,值得羡慕、赞叹,可是,一时不能得悟之人怎么办呢?那当然得慢慢来啊,所以需要渐悟者宣说了方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让学佛人暂且在思维中把生活中的一切有所作为、无所作为都主动看做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这样时时刻刻对自己行为、思维进行观照,循序渐进,终会观察到世事无常;观察到众生的高兴无常;痛苦无常;烦恼也无常;等等无常,进而慢慢认识到;充分的认识到;非口头认识到一切一切都是因缘所起,终又由因缘而灭,最终唯有自性恒寂不灭,清净妙明。就此!立即顿悟!豁然自在!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