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第四课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入门首页

第四课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主要有四点: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

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

简要述说如下: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简而言之,乃指吾人本具之佛性。横遍十方,依空间上来说,法身无处不遍,无所不在;竖穷三际,依时间上来说,佛性不生不灭,永恒如一。以此真理之妙用,能够了知群我之关系,能够掌握因缘之生灭,能够透彻时空之来去,能够开发内外之宝藏。

常有人问:「佛光教团,人多事杂,如何管理,令其上下一心,和合无诤?」其理趣在于「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因为横遍十方,便能扩大我们的心胸;竖穷三际,便能拓展我们的视野。知众生刹尘心数,无有国家地域的界限,无有肤色种族的分别,能视众生为生命的共同体,故能甘心奉献,广修供养,圆满菩提。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做人处事的金科玉律,是领导群众的最佳管理,是事业成功的雄厚资本,是团体发展的根本助力。

佛光学是人本之学,未来发展的方向,须着重现实生活之圆满。重视身心的净化,家庭伦理的建立,群我关系的融和,自然生命的尊重。念念依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无穷妙用,普门大开,接引各界人等,如《华严经》所言:「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是弘法的根本,失去了度众的慈悲,就没有佛道可成;方便是弘法的应用,不能巧妙运用方便,则不能圆成度众的工作。《维摩诘经》云:「慈悲为父,方便为母。」慈悲与方便是令众生入佛知见的最佳要道。

所谓方便有多门,六根都是入道的方便。例如:有人见到庄严堂皇的殿堂而入道,有人聆听钟鼓海潮而入道,有人嗅闻坛场馨香而入道,有人品尝酥酡妙味而入道,有人朝山礼拜而入道,有人感悟生命无常而入道。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众生入道法门众多,寺庙的法会固然可以得度,文艺、书画、素斋、茶道都能引度有缘的社会大众。国际佛光会也针对各种不同的对象,规划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如:妇女法座会、金刚禅坐会、星期儿童班等,以教育儿童,为妇女说法,为金刚开示,就如观世音菩萨的无量神通方便,「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是以无量方便,给予众生慈悲欢喜,令其奉行诸善,增益道德。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是效法观世音菩萨弘法度众的勇猛精神,「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用无尽的慈悲、无量的方便,成就广大无边的教化事业。

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

面对现代科技文明,信息新知日新月异,佛法应该现代化、生活化,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佛法为体,世学为用,是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意义,是佛法和世学融和的表现,也是佛光学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方向。

「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佛法之体,是拔苦与乐;佛法之用,是融和方便。如佛陀年少时遍学五明;出家后,遍访诸师外道沙门。因为佛陀贯通世、出世法,故能教化不同对象,应病予药,解脱他们的身心苦恼。

当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佛教徒不能逃遁于山林,而不顾众生疾苦。应该对民生经济、国际形势、民主人权、自然生态、教育改革、种族冲突、优生保健、生态环保、家庭暴力、试管婴儿、器官捐赠、风水地理、看相卜卦等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智慧,提出契理契机的对治办法。此外,对自杀、死刑、核武、战争,以及安乐死、复制人等问题,皆应吸取世间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生化科学为用,融和佛法的理体,以解除现代人的迷思。

佛法为体,世学为用,如:以佛法的缘起观,结合心理谘商课程,让大家懂得尊重生命,珍惜人身;以佛法的因果观,举办各种成长教育,让大家懂得惜福结缘,惭愧感恩;以佛法的轮回观,邀请专家论文发表,让大家明了薪火相传,生死一如。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以缘起中道的真理为体,以四摄六度的方便为用,广纳世间万法,如善财童子寻访五十三位老师,学习世间的天文、地理、医药、算数、航海、贸易等知识,学贯内学外学之后,始入毗卢华藏世界之中。

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

儒家以世界大同为天下升平和乐的期望;孙中山先生也以「天下为公」做为他草创民国的理想;佛教则以四生九有、法界平等的「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理念,建设人间净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传统的兼爱思想,而佛教除了对人权的维护,更进一步,重视「生权」的平等。此为「众生皆有佛性」、「汝是未来佛」,恭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权利。由于佛教提倡生权的平等,自然跨越国界的藩篱,而能天下一家;泯除同异的分歧,而能人我一如。

天下一家,人我一如,是彼此同中存异,不排斥每一个因缘。例如:人的眼睛欣赏自然美景,耳朵聆听鸟语虫鸣,口鼻呼吸清新的空气,供应血液的养份,身上的毛孔虽然微细渺小,却能帮助身体新陈代谢。佛法主张「众缘成就」,不轻视任何一位众生,也不错失任何微小的因缘。

佛光会的发展与方向,以「天下一家」为出发点,让每个人胸怀法界,成为共生的地球人,懂得保护自然,爱惜资源。以「人我一如」的同体观,自觉觉他,升华自我的生命,为自己留下信仰,为众生留下善缘,为社会留下慈悲,为世界留下光明。

文章点评
2022-11-24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句经.世俗品》亦云:「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众生流转于此生死炽然,苦恼无量的世间里,如何安住身心?金钱为五家共有,无法.. <详情>
2022-11-24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转*轮,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 <详情>
2022-11-24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 <详情>
2022-11-24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人世间的生活有人事、感情、金钱等各方面的生活规范与法则,做一个佛教徒,也有一些在生活上应知应行的生活法相,今以数事略述如下:一、三业: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称为三业。业是主宰轮回的主体,也是决定一个人智愚、美丑、贫..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俗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教不仅义理幽微深奥,佛经中的词语典故更是优美动人。根据统计,佛教传入中国后,共为中国增添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内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用语也都是从佛教名相演变而来.. <详情>
2022-11-24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 <详情>
2022-11-24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