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大势至菩萨教您:如何速证念佛三昧!

自在罗汉

一、大势至菩萨亲证念佛三昧的经过

当时楞严法会上,释迦牟尼佛要弟子各说亲证境界,有二十五位菩萨、阿罗汉自我介绍,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之地、水、火、风、空、识,都有阿罗汉、菩萨说明,其中耳根是留在最后(根大圆通之后)。识大之后,由大势至菩萨说明根大圆通,随弥勒菩萨后,即从座起,介绍自己亲证念佛三昧的经过。
“大势至法王子”,法王子是菩萨的通称,
“与其同伦”同伦,共同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的同道,
“五十二菩萨”五十二非五十二个,而是借、住、行、向、地、等觉,再加十信前的干慧地,共五十二阶位,每一阶位都有无数菩萨,跟随大势至菩萨,参与楞严法会,闻佛说法。五十二阶位的无数菩萨,随大势至菩萨,
“即从座起”即刻从座位上起来,到佛法座前,
“顶礼佛足”,向佛行最敬接足礼,
“而白佛言”合掌禀白释迦牟尼佛,自述亲证三昧的情形,下之经文,都是大势至菩萨讲的话。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我回忆过去无量恒河沙劫以前,有位佛出现世间,名叫无量光。
“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一大劫中,先后有十二尊佛出世,连续相继在世间教化众生,最后一尊,名叫超日月光佛,就是我初学时的亲教师。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超日月光佛教我修念佛三昧。怎么修呢?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譬如有甲乙两人,或张三、李四两人,张三念念不忘李四,李四早已忘了张三,这两人纵使重逢,相见不相识,如同未见般。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假使反过来,两人常相忆念,思念深切,不只今生今世,纵经多生多世生死流转,也如影随形,决不会分开。这比喻什么呢?专念者如佛,专忘者如众生,佛念念不忘众生,众生却不念佛,假使众生念佛,如佛念众生般,则如影之随形,永不舍离。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再比喻说,十方诸佛,悲愍怜惜众生,像慈母想念儿女,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若为人儿女者,弃父母不顾,浪游他方,慈母虽日思夜念,又有什么作用呢?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倘若儿女思念母亲,也像慈母忆念子女一样,舐犊情深,别说今生,纵使经历多劫,也不会失散分离。

以慈母喻佛,子女喻众生,佛是众生大慈悲父,超过世间父母千万亿倍,常怜念众生,众生常不领情,不肯念佛,故不相见。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假若众生心,能真切的忆佛、念佛,或现前今生,或临终,或将来必定可以见佛,亲近佛。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离佛不远,就靠忆佛念佛,不必借用他法,自然破迷启悟,心开见佛。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又比喻说,好像香店作香卖香的地方,进入其间,久受熏习,自然身有香气,常忆佛念佛,以佛之法身香、智慧香庄严我们身心,便可转凡成圣,这就叫作‘香光庄严’。香光庄严就是念佛法门的名称。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我在因地受超日月光佛教诲,即从念佛下手用功,以念佛心,念到一心不乱,亲证无生法忍,为不退转的等觉菩萨。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现在来此娑婆世界,用我念佛修行法力,摄受念佛之人,引导归向西方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世尊问我如何修行,而得圆通?我和前面二十三位菩萨、阿罗汉不同,他们各各有选择,或从眼根入,或从身根、意根入,或从色等六尘,眼、耳、鼻等六识入,或从地、水、火、风等六大入,我无选择,不固定一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是最重要的宗旨纲领,念佛如何念?都摄六根念,净念相继念,能这样用功,就能得念佛三昧,我认为这是断烦恼了生死、证圆通的最好方法。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收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使向外境驰求,只守住一句弥陀圣号,精进努力,让念佛清净之念,相续不间断,照这种方法修行,一定能证圆通,得三昧,开智慧,超三界,究竟成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二、忆佛念佛,自心才能接通佛心
念佛法门用的就是忆念,心与心的关系由忆念而联络。就像两个人,一个专门忆念,一个专门遗忘,那虽然偶尔相逢,但对面不识,如同不逢,虽然偶尔相见,如同不见。
相反,如果两人互相忆念,那他们的忆念会逐渐加深,乃至发展到一生又一生,如同影子不离身形那样,永不分离。这证明心和心的联络要靠忆念。
同样,如果众生能忆念佛,那众生心和佛心就连上了,当下就跟佛接通;如果众生不忆念佛,就像孩子逃逝一样,那虽然佛忆念众生,有什么用呢?

这里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佛的悲心不离开众生,但如果我们不忆念佛,佛也难度。正是由于我们不忆念佛,所以我们自以为是,生生世世都在轮回苦海里没法出来。

因缘是双方的,我们沉溺在苦海里不知求救,佛虽然垂手提携也没办法。这才知道念佛的重要,如子投母、如子忆母,必然为慈悲的母亲所摄受,佛是最慈悲的,向他祈求必然得救度。

智圆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4
文章点评
2022-08-28
素食 | 7款秋季养生粥,会喝粥的人更长寿
中医认为“粥为第一养人之物”,很多老百姓把“粥”的功效与“参汤”相比,称之为“最廉价的参汤”。1红枣薏米粥:补血养肺▽材料:取薏米50克,莲子30克,糯米2.. <详情>
2022-08-26
收藏 |《地藏经》百问百答(附 地藏经 全集)
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答:地藏菩萨本愿经。注:此答是依一般常诵本的题名。第二条、地藏经是何人所开示的?答:释迦牟尼佛。注:忉利天宫神通口第一云:“.. <详情>
2022-08-12
素食 | 七道腐乳菜谱,美味翻倍!
红腐乳又叫南乳、红方,是用红曲发酵制成的豆腐乳,有很浓郁的香味,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美食。因其口感好、营养高,吃起来特别的香味深受中国老百姓.. <详情>
2022-08-12
农历七月十五 | 佛欢喜日,您了解多少?
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佛教中叫“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盂兰盆节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而故事来自于《佛说盂兰盆经》。.. <详情>
2022-08-11
盂兰盆节,学佛人都应该知道的一件事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来处时那么他便知道了自己的归处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当中孝道和感恩尤为重要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在佛教当中非常重视孝亲和报恩,每.. <详情>
2022-08-10
大势至菩萨教您:如何速证念佛三昧!
一、大势至菩萨亲证念佛三昧的经过当时楞严法会上,释迦牟尼佛要弟子各说亲证境界,有二十五位菩萨、阿罗汉自我介绍,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之地、水、火、风、..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