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曾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思想。”孟德斯鸠也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人生在世,不一定要富贵荣华,声名远扬,但一定要活得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干净,是最好的底牌,也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一、外表干净的人,一定是个得体的人,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正如杨澜所言:“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在格鲁吉亚街头,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分别打扮得光鲜漂亮和破旧肮脏,来测试路人对待她的态度有何区别。一开始,小姑娘穿上质感很好的小裙子,一个人站在那里,看起来好像迷路了。很快,就有陌生人过来表示关心和善意。他们问她叫什么名字,是不是走丢了,拿出手机表示要帮她联系家人。随后,化妆师把小姑娘打扮成衣衫褴褛、邋遢肮脏的样子。街上依旧人来人往,这次小姑娘孤独地站了很久,却始终无人问津。相似的情况在餐厅中上演。小姑娘穿着可爱的衣服走进一家餐厅,正在用餐的人都对她和颜悦色,还有人亲切地摸了摸她的脸,抱了抱她。化妆师再一次把小姑娘打扮得脏兮兮的,这时,所有人都换了个态度,掩饰不住满脸的嫌弃和防备,还示意服务员赶紧把她领出去。这样的境遇,让小姑娘情绪一落千丈,“我觉得很难过,大家都叫我快走开。因为我的脸上有脏脏的烟灰和我穿着肮脏的衣服。”同一个小女孩,分别穿上光鲜和邋遢的衣服,却经历了路人两种极端的反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外表,决定了别人对他的态度。这个道理虽然很现实,然而,以貌取人,其实很公平。王尔德也说:“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而所谓的貌,不仅是好看的皮囊,更重要的是干净舒服的气质面貌。容貌乃天成,但干净整洁的外表,却是后天可以改善的。注重仪容的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把自己收拾得整洁干净,保持落落大方的举止。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二、一个真正干净的人,必定见过人世的复杂与阴暗,也经历过世俗的纷扰和烂漫。内心干净的人,仍保持着单纯天真,因此显得年轻。作家木心说:“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经历过太多事情后,依然能够将内心与这个世界进行剥离。享受人生而不沉湎、历经苍凉而不消极。”1957至1978年,二十年间,木心多次入狱。坐牢期间,他受尽了折磨,断了两根手指。关他的人想:“这小子肯定得爬着从牢里出来。”可木心出狱的时候,仍然干净敞亮,腰杆坚挺,裤子还有笔直的缝。作家梁文道看到木心年轻时候的照片,不禁感叹:他神情那么坚定,精气那么足,这不像是坐过牢的人啊。干净、简单、天真、自然,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干净”就会转化、提升为“清雅”,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格魅力。干净不仅仅是气质,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这何尝不是一种岁月的赏赐?圈子干净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社会学里面有个很著名的”邓巴数字”理论,也叫150定律。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圈子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人一辈子活动的范围很小,或许一生只有一个地方最舒服,只有一个人最懂你。与其费尽心机扩大朋友圈子,不如将自己的圈子收拾干净,好好经营。因为二三知己,远胜万千泛泛之交。就像周国平说的:“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恋人,程度当在两者之间。”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些这样的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他们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有时侯,这样的朋友会像滚雪球一样聚合,形成一个所谓的圈子。圈子容易给人以错觉,误以为圈中人都是朋友。”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唯有圈子干净,生活才得安宁。四、古人也说“相由心生”,一个人心灵如何,从面相仪容也能看出一二。仪容干净的人,内心往往澄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处纷扰的世界,唯有不为外物所扰,心不落灰尘,才能活得干净清透,豁达明朗。一个干净的人,出淤泥而不染,看过世间的黑暗,内心依然澄澈;走过风雨坎坷,依然保持初心与善意,心无尘埃。从今天起,做一个干净的人,坦坦荡荡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