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真相
我们东方的先祖们与西方的先祖们,都引用了相同的科学成分来保健身心,也揭开了两千多年来的海巴戟,巴戟天和诺丽的神秘面纱。换句话说,诺丽在全世界应用广泛,被视为良药,并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的诺丽,也就是橘叶巴戟。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注重养生之道以及在与疾病战斗的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药学,它不但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的医学与保健科学领域中更成为英、美、日、德等先进国家积极研究的对象,甚至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在1988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联合组成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并且专聘了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长春中医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广西医药研究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四川省中药学校、以及广州市药品检验所等著名机构和著名学者,能力合作完成了最新的中草药宝鉴《中国本草图录》。
在《中国本草图录》中就详细记载了诺丽的各种资讯。当然,中国传统中药学并不是把Noni称为“诺丽”,而是将Noni称之为橘叶巴戟。
中国的诺丽(也就是橘叶巴戟)分布于广东、西沙群岛、海南岛以及台湾南部沿海地带。橘叶巴戟在《中国本草图录》中所述的形态为直立灌木,全株无毛,小枝粗壮,干时褐黄色,四棱柱形。叶对生、膜质,椭圆形,顶端极尖,基部阔楔形,干时黑褐色而具光泽。头状花序单生,常与叶对生,球形,花冠白色或黄色。
中国医药学中以橘叶巴戟的根晒干入药,称之为海巴戟,其主要的性能为除湿壮骨,因而常常被用来治疗湿疹和跌打损伤。
海巴戟主要成分为坚衍生物巴戟(morindin,也就是檄树苷)、元巴戟素(morindon,也就是桑色素酊)、莤草素—d—甲醚(alizarin-d-mefhylefher)、鸡眼藤二酚(soranjidiol)等,而这些成分又和同属莤草科的巴戟天相类同,因此,海巴戟的功效又能与在中草药上极为重要并常应用的巴戟天相提并论。
在《中医大辞典》中对巴戟天的解说颇为详尽,其为莤草科(Morinda Officinalis How;Morindae Radix)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常被用来治阳萎、小便不禁、子宫虚冷、水肿、脚气、风疾、肾虚腰脚无力、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失眠、妇女不孕等病症。
巴戟天的功效与海巴戟类似,也就是其中的药理与诺丽相似,现将各家对巴戟天的论述简述于下,以供参考之用:
1、《本草经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况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此所以越大风邪也。主阴萎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是脾、肾二经得芝,益精,利男子者,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守,故主肾气滋气,元阳益盛,诸虚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2、《本草汇》:巴戟天,为肾经血分之药。盖补助元阳则胃气滋长,诸虚自退,其功可居萆解、石斛之上。
3、《本草新编》:巴戟天正汤济之妙药,湿而不热,健脾开胃,既无元阳,复填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是有速功。
4、《本草求真》:巴戟天,据书为补肾要济,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其味辛温,以能祛寒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
5、《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味辛、甘、性微温。入肾经。传统药效功能为温肾补阳、强筋骨、袪湿寒。适用于阳萎、少腹冷痛、风寒湿脾、腰膝酸软。
台湾医药学院中国医学研究所廖隆德先生所著的药学硕士论文的题目就为《兰屿药用植物资源之调查研究》(lnvestingation and Srudy on the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fs in Lanyu lslands)其中所述有关诺丽的报道如下:“檄树Morinda Cifrifolia Linnaeus 则为台湾所产的Noni,见于椰油村、朗岛村等海岸边杂生的树丛中。
一名海巴戟天,根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强壮之效。治痢疾,肺结核。鲜叶可捣敷溃疡,刀伤。果实有减轻痛症,发炎,肠胃不适,血糖过高,高血压,气喘,咳嗽,肝肿胀,视力减退及腹泻等症状的功效”其中所提有关根性凉是因为和一般中药材炮制方法不同之故。
其实,诺丽应该属性平的食物。无论是海巴戟或巴戟天都是我们先祖时期就留传下来的保健方药,直到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加上受到生化科学家及营养学都的重视,终于打开了中西医学界相通的理论,我们东方的先祖们与西方的先祖们,都引用了相同的科学成分来保健身心,也揭开了两千多年来的海巴戟,巴戟天和诺丽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