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遵古在大和四年,掌管东蜀军队,有个当地的蜀人收藏了很多书。刘遵古到蜀地以后,就找他借来几百本书看。
第二年夏天,涪江发大水,江水漫过堤岸,淹没了许多房屋。过了许多天,洪水才退下去,刘遵古借来阅读的书,全都让洪水浸湿了。刘遵古命令手下将图书摆在院子里曝晒。
几天后,刘遵古在图书里发现一本《周易注释》,字体奇妙古朴,不是当代的书。书的末尾有字,内容是:“上元二年三月十一日,因读周易,做此批注。从兹易号十三,岁至一人八千口,当有大水漂溺,因得舒转晒曝。衡阳道士李德初记。”
刘遵古阅读题字,感叹了很久,召集手下官员,一起来研究批注的涵义。原来,一人八千口是“大和”两个字,自上元开始,经过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建中、兴元、贞元、永贞、元和、长庆、宝历到大和,共更改年号十三个,所以说从兹易号十三。(出《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