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日本《法华经》的思想和文化这一题目之际,应当说最澄(765一822)开创日本天台宗和日莲(1222一1282)开创日莲华宗是《法华经》在日本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佛教史事件。考察《法华》对文学、艺术、艺能(戏剧歌舞)等方面的影响时可以看到,天台宗所产生的影响最大,然而到了室町时期以后,日莲法华宗的影响也有所发展。
本文在时代上限定介绍从佛教公传至日莲为止日本对《法华经》思想和文化的接受。限于篇幅和笔者研究的领域,仅就:一、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二、对《法华经》的书写、宣讲;三、最澄开创天台宗;四、《法华经》与文学;五、日莲与《法华经》,作简要考察。
佛教传来我国的时间,按《日本书纪》记载是公元552年,而按《元兴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帐》等的记载是公元538年,现在认为后者记载比较可信。据《扶桑略记》,论题中的《法华经》传到我国是在577年,距佛教传入约40年。
此后,有圣德太子(574一622)出世。关于太子讲经的记载,《上宫圣德法王帝说》载太子讲《胜经》;《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四年(606)秋七月之条记载讲《法华经》、《胜经》;《法隆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帐》天平十九年(747)二月十一日之牒记录:《法华经疏》三部,各四卷;《维摩经疏》一部三卷;《胜经疏》一卷。右上宫圣德法王御制者。据以上所引,虽没有太子讲说《维摩经》的记载,但既然有《维摩经义疏》,便可以推定他曾讲过此经。长期以来,圣德太子讲说三经并且著有三经义疏,被认为是可信的事实。然而近年以来,对于圣德太子是否讲过三经以及三经义疏的真伪问题展开了强烈的争论,直到今日没有定论。尽管如此,《法华义疏》在古代、中世被看作圣德太子的著作被引用并加以注释是历史事实。下面对此书作简要介绍。
《法华义疏》四卷,称中国光宅寺法云(467一529)所讲由弟子笔录的《法华义记》八卷为本义、本疏、本释等,广为引用,并且基本上是依据此书对《法华经》(是缺《提婆达多》的二十七品本)所作的注释。原本是被作为皇室御物保留至今日,在宝治元年(1247)才有刊本。后代引用此书的著作有元兴寺智光(708一776?)《净名玄论略述》、东大寺寿灵(8世纪后半)《华严五教章指事记》等;注释书有宗性(1202-1292)《法华经上宫王义抄》、凝然(12401321)《法华经疏慧光记》、良助(1268一1318)《法华辉临游风谈》等。然而应当指出,在日本作为法华经疏最为流行的是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因为此三大部将法云的《法华义记》作为批叛对象,所以以《法华义记》为本义的《法华义疏》的思想影响不大。
《法华义疏》无论在形式上或是内容上都遵照中国经疏的形式,即使对依据法云《法华义记》的所谓本义,有时也加以批判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经疏,自然要按照经典的段落加以分段、确定每段的主题和大小段之间的关系,揭示整部经典的结构。此外,还包含对难解语句、譬喻等的解释和说明。这样便会使读者产生烦琐与乏味的感觉。而且经疏的性质,是很难突出表达注释个人的思想的。《法华义疏》也是这样。
尽管如此,在《法华义疏》中值得注目的思想有两点:第一是对《法华经》安乐行品中所说菩萨应亲近的对象中的常好坐禅,所作的独自的解释,即与经的原意相反,解释为不亲近常好坐禅的小乘禅师。理由是由有颠倒分别心故,舍此就彼山间,常好坐禅。然则何暇弘通此经于世间。这和解释是据《法华经》强调在释迦佛灭后弘通该经的旨趣而做出的。
第二是使用其它经疏所未见的一大乘的用语。《法华经》提出一佛乘的思想(不区别声闻、缘觉和菩萨,认为皆可平等成佛的思想),《法华义疏》出于区别与小乘相对立的大乘的用意,在大乘之上冠以一字,用以表明《法华经》的特征。 妙法莲华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