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月映虚舟禅宗概论3006 圆觉经普贤菩萨

中国佛教网

3006  圆觉经 普贤菩萨


《圆觉经》第二章普贤菩萨,我们看到《金刚经》当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禅宗讲:无念,无相,无住。前面《楞伽经》讲法与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小乘修行的法遵循因果、持戒,这是一个方式。大乘当中,我们知道根本的空性。我“有”一个涅槃可证,那我还在“法”中。我试图从“此岸”到“彼岸”,彼岸又是什么呢?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实际上,我们只是把这时候的问题,推脱到了另一个地方。深层的我们叫众生见、寿者见。我们还是有这个“我”做基点。


若我以如幻为根基的话,不在这些事儿上去执着,并不是事儿不做。在修行见地当中,是不落这个事相,是要断开、要摘出来。摘出来的时候才能闲,叫:心有余闲。这块儿我们说:空、乐、明。


上节课讲了清晰是:明,我分明”知道“这个念头是这样,我看得见这个念头,而且这个业力在推着我走,这个是:明。


这事情是有变量的,我可以这么做,也可以换个方式做,事情并非一定如此,这整个儿的背景是空性。因为空性,因为无常,我们才能修行。如果是常,那也没什么修的,它都是定死的,你怎么修。恰恰是因为空性,因为缘起,所以我们能修。


在这个空性和缘起之间的游舞当中,这个叫幻。我们如果把“幻”当真,其实还是幻。那我们就制造了另外一个叫做解脱的东西。在缘起当中的这个清晰,在地狱不减,在天堂不增,它始终在这儿。


所谓念佛者是谁?下地狱者是谁?这个叫真实,叫如如。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是名如来。这个状态叫如是,或者说叫涅槃。明白整儿个的见地来讲:无念、无住、无相。不离这个本来,这个是实相上修。


实际上,这是无为法。“一切无为法,如幻亦无空,如如心不动,万法在其中。”。这时候“做”,做了个“无为”,做了一个“本来”,“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回到经文)“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尤其药师法,阿閦佛就是在这个“不动”上修。所谓断法,其实叫安忍。“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就是指的这个。以安忍来庄严自身,就是这个不动。所以我们一切的修法,就是在这个“不动”上。



在这个不动当中,无念无相无住。有所住就有“生灭”,就有“来去”,有“相”,有相就被幻所颠倒。所以叫如幻三昧。在如幻当中的清晰并不碍着“我们该做什么做什么”。“春花秋叶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所以从外人看,好像过得是一样的日子。从内在我们不卷入,我们于心自在。并不在上面叠加烦恼,反到能看到因缘来去,智慧由此生。如如心不动,万法在其中。


(回到经文)“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六祖大师讲,移西方于目前,当下就是净土。说到西方十万八千里,就是十恶八邪,是妄心的问题。在这当中,“譬如钻木,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这就是禅宗的核心的核心,其实禅宗的核心是:如幻三昧。


后面《圆觉经》会讲三种修法:奢摩他、三摩钵底,禅那。实际上三摩钵底是作为核心的修持。在这个时代,因为我们不能逃离生活,去逃到一个桃花源。或者是有条件去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轮回中没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就在此处修行,就在此处证悟。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这个“不离当处常湛然”,这就是禅宗的修法。这也是禅宗的力道所在。恰恰就在我们生活中,这叫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恰如求兔角。我们是以我们的烦恼,以这个时代所有的颠倒,作为我们修行的资粮。柴火这么多,我们的火就能烧的更旺。


这个时代,这么大的颠倒和妄想。包括互联网、大数据,都提供给我们证悟巨大的资粮。相对于以前那个心平气和的时代,其实在这里,我们去能够“穿破”那个幻,其实是更直接的。因为它一下子都摆在你面前,而不是你很清净,你要去找个烦恼,这时候遍地都是烦恼。


所以我们就在此处,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你的助道因缘,所以叫烦恼即菩提。既不是在小乘的“因果”上去做,也不是在大乘上的“取舍”上转化去做,而是就在此处,一念觉,一念佛。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4
文章点评
2021-10-13
月映虚舟禅宗概论3006 圆觉经普贤菩萨
3006 圆觉经 普贤菩萨《圆觉经》第二章普贤菩萨,我们看到《金刚经》当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禅宗讲:无念,无相,无住。前面.. <详情>
2020-11-05
无论修哪一种法,要求中道,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心里念出来的,这个咒又能回来.. <详情>
2020-11-05
请不要给无明充电!
我们的规矩基本上就是坐直,不管你心里出现什么,只是看着它就好。如果你的思绪一个接着一个过来,也“只是注意到它”就好。比如说,不要去想“念头这么多,什么.. <详情>
2020-11-05
恶业的违缘,您知道是什么吗?
对于恶业,要制造一种违缘使它变成不定业,这个违缘就是忏悔。在《大乘阿毗达摩》中讲,无始以来所造恶业都有办法让它变成不定业,这个办法就是对它生起后悔心.. <详情>
2020-09-07
一旦开始积聚福德,我们的理解就会变得较深入而细微...
什么是“福德”?从某种角度来看,福德即是“能力”。事实上,它是让我们得以听闻、思惟、修持佛法,包括生起好奇心的能力。现今,我们的福德非常有限,以至于.. <详情>
2020-09-07
“名誉”对于一个人会带来真正的利益吗?
所谓的好名声除了能让人得到一时精神陶醉外,其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自己和他人的今生后世也不会带来任何利乐。世间只有能力和权威带来名誉,而不可能由名誉.. <详情>
2020-09-06
每天生活像一场电影,用坐禅回归那块白色幕布
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场电影我想,你们多半相当好奇禅到底是什么。禅,实际上是我们生活的方式,修习坐禅,就犹如你设定闹铃。除非你设定闹钟,否则它不会有所作用.. <详情>
2020-09-06
平息愤怒这些都是最好的方法...
愤怒是个活生生的感觉,它会生起,也需要时间平息。即使你有充分证据能向对方证明他的愤怒完全是来自于错误的认知,你还是不能立刻干预他的感觉。愤怒就像你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