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西大德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在佛教界争议很大,出家二众大多不视为佛经而不允许流通,在家二众与普通信众则视为至宝,几乎遍及乡村各地而人手一册。
本文立足于弥陀本愿,以善导大师思想为准则,以佛言祖语和事例为依据,说明《无量寿经》会集本不是佛经,故不应流通。
同一种佛经由于底本不同,或译者不同,而有不同的译本。
《无量寿经》历史上共有十二种译本,现在保存下来的有五种,即:
后汉支娄迦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吴支谦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大阿弥陀经》)
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
唐菩提流志译《无量寿如来会》
赵宋法贤译《无量寿庄严经》
除五种译本外,另有几种会集本,即宋王龙舒居士会集本,清魏源居士会集本,民国夏莲居居士会集本,另有一种清朝彭际清居士的节校本,共四种。
以上五种原译本中,从昙鸾、道绰到善导大师及历代祖师所依据和流通最广的,都是康僧铠大师所译《无量寿经》,即曹魏本。
四种会集本除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外,都已停止了流通。
其中,龙舒居士的会集本流通最久,一直到明末莲池大师的反对,才逐渐停止了流通。
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流通最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也深受广大普通信众的喜爱。
佛经能不能会集?自会集本出现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总的说,反对会集的大于赞称会集的。
本文将从佛言祖语的开示、凡夫会集佛经的难度、会集佛经难免有凡夫的见解,以及流通会集本的弊端四个方面,谈一下对会集本的看法。
一、佛经不允许改动
佛经是圣言量,要尊重原译,不允许任意改动。
(一)佛说经文不许改动
释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经》中说:
善男子,我涅槃后正法未灭余八十年,尔时是经于阎浮提当广流布。是时当有诸恶比丘,抄略是经,分作多分,能灭正法,色香美味。是诸恶人虽复诵读如是,灭除如来深密要义,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抄前著后,抄后著前;前后著中,中著前后。当知如是诸恶比丘,是魔伴侣。
意思是说,如果有人随便抄略佛经,将前边的移到后边、后边的挪到前边,破坏了佛经的甚深密意,这人就是魔的眷属。
在汉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中,释尊付嘱弥勒菩萨说:
我持是经以累汝曹,汝曹当坚持之。无得为妄,增减是经法。
释尊明确告诉弥勒,要准确无误地受持、流通《无量寿经》,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经的妙法。
上边两段开示明确说明,佛不允许后人任意增减经法。《无量寿经》会集本属于后人“抄前著后”“增减经法”,明显违反了佛的开示。
(二)祖师反对会集佛经
不仅佛不允许后人增减经法,净土宗祖师也明确反对会集经法。
对于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莲池大师明确指出,龙舒居士“自撰文字”,而且“取舍失当”,因此王本停止了流通。
印光大师对会集本有过几段开示,指出龙舒居士会集本“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又说“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
既然有原译《无量寿经》,怎么能没事找事,而妄改佛经呢?明确表明会集佛经会开后人随意妄改佛经的先例,导致反对佛教的人有“佛经乃是后人编造,并非从印度翻译而来”的借口。
弥陀示现的善导大师有没有不允许改动佛经的开示?根据现存资料来看,没有。但根据对《观经疏》“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的告诫可知,善导大师一定反对妄改佛经,不允许后人会集《无量寿经》。
从上可知,佛不允许改动佛经,祖师也反对会集佛经。
佛经是圣言量,是指导众生解脱成佛的法宝,由译经大师译出。虽然他们已经灭度,但不等于后人可以任意改动佛经,改动佛经是违反佛言祖语的。
二、佛经难以会集
(一)译经大事,十分不易
古代翻译佛经是一件极其严谨和慎重的大事,印光大师曾经说过: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
如法翻译佛经,要以梵文为依据,以三藏法师为主,有解行俱优的众多高僧大德参与,其中有主译,还有证义、证文、笔授等不同的译者和程序。
会集佛经不同于翻译,翻译依据的是梵本,且只有一本,可根据译者的意愿进行直译或者意译。会集佛经依据的是译本,译本一定是两本以上,比如会集《无量寿经》,就有五种不同的译本作依据,这五种不同的译本会集成新的一本,原则上不能改动原经中的一词一字,更不能改变原经的宗旨和思想,这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绝非单个凡夫所能完成。
(二)梵本不同,译本不同
历史上《无量寿经》共有十二种译本,十二种译本说明当时翻译时根据的梵本可能不同,不同的梵本说明释尊不止一次宣说过无量寿经。
释尊说法往往是因才施教,随机而说,内容虽然相同,但详略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所以致使梵本的长短详略亦不相同,根据梵本翻译的译本亦各不相同。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经言“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又说“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将现存详略不同、侧重点不同的五种译本,不改经意而会集成新的一本,恐怕只有像弥陀化现的善导大师一样的人才能做到,否则只能是“自充通家”“妄改佛经”,画虎不成反类犬,使圣言量成为凡夫之见,会集本成为个人的读后感。
(三)变圣言量,为凡夫见
佛经是三藏法师和众多高僧大德智慧的结晶,凡夫修持再怎么好,智慧再怎么高,学问再怎么渊博,也比不上三藏法师和众多高僧大德的智慧和力量,都难免取舍不当,夹杂自己的立场和思想,会集出不同于原经的思想和语句来,成“妄改佛经之过”。
将五种思想、风格、遣词、用句各不相同的五种译本,原汁原味,保持原貌,不改其中一字一句,不加入会集者的一点思想,而裁剪会集成一种思想、风格、用语完全一致的新的版本,即使是天才的文学家也做不到,何况普通凡夫?
事实上,将几篇不同译本中的词语和语段,打乱原来的结构重新组合,除了语法风格不一致外,还会组合出不同于原经的意思来。现存四种会集本中,就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且掺杂了不少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以个人的见解代替了佛的教言,使圣言量变成了凡夫之见。
三、会集本不等同佛经
会集本不是新译本,不可当作佛经来看待。
(一)杂有凡夫之见
收藏在大藏中的佛经,都是佛金口宣说,再由弟子们集结记载下来,流传各地,然后由译经师译出成为本国佛经。因此,每一部佛经都是圆满的,不论译者的水平如何,每一部译本都应该得到后人的尊重。
会集佛经者认为现存《无量寿经》没有一个好的译本,“五种译本苦无善本”,各译皆“瑕瑜互见,彼此差别甚大”,而且译者水平有问题,需要“取优去劣”(龙舒语)使其“圆满”,这不是佛的意思,而是凡夫之见,在主观认定上有诋毁佛经之意。
(二)会集不是新译
既然认为没有一个好的译本,就应该以梵本为依据,重新译一种新的译本,而不应该以不同的译本为依据进行“随自心裁”,“随自心裁”进行会集,不符合译经标准,在实际操作上有自我“创作”和“抄袭”之嫌,所以会集本不是佛经。
(三)会集违经失意
会集本,让弥陀无条件的救度和一向专念的宗旨不明,难以起到“万人修万人去”的作用。
对于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莲池大师曾经指出“未顺译法”“高下失次”。印光大师对王龙舒会集本也说“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又说魏源“胆大心粗,不足为训”,二人都有杜撰经文,或改篡经文,或臆增经文之过。
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虽然通俗,易读易诵,深受乡村普通信众的喜爱。但众多评论者认为,夏本存在师心自用、杜撰语句、任意取舍等诸多问题。
其他不说,单就教理来说,会集本就有诸多问题。
1
愿文混乱
康僧铠大师所译《无量寿经》,即曹魏本,四十八愿对应四十八条,条条井然分明,条理有序,愿愿文字简洁,义理透彻。
夏会本东拼西凑,将四十八愿揉合成二十四条,使四十八愿混乱不堪,失其条理,有的条目只一愿,有的条目三、四愿,不知哪些语句对应哪一愿,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曹魏本“摄生三愿”对应的是第十八、十九、二十条,为四众弟子所熟知。夏本对应的却是第十、十一、十二条,且“摄生三愿”分别为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这四个愿,其中第十一条有“闻名发心愿”和“临终接引愿”两愿,该两愿类似于曹魏本第十九愿,实在令人费解。
2
宗旨不明
曹魏本“摄生三愿”文理井然,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意义明了。而夏本“摄生三愿”语义混乱,宗旨不明,难以突出第十八愿的核心作用和灵魂地位。其中,第十八愿加入“所有善根,心心回向”之后,使研学者找不到主旨,找不到方向。曹魏本第二十愿文字简洁,言简意赅,夏本第十二条(第二十一愿)却东拼西凑成很长的一段话,重复冗沓,不知所云。
3
成就文不明显
曹魏本以四十八愿为核心,基本上每一愿都有释迦牟尼佛的解释,即成就文或成就偈,但夏会本基本上找不到这种痕迹。
第十八愿成就文和成就偈分别是: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而在夏本中,第十八愿成就文却不见了踪影,成就偈也被改成了“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第十八愿是全经的核心和根本,是弥陀本愿。古往今来,对第十八愿的解释很多,其中最标准、最权威的解释是释迦牟尼佛的解释——第十八愿成就文和成就偈。
第十八愿成就文和成就偈反映的是释尊本怀和净土三经的宗旨和主题,弥陀本愿和释尊本怀交相辉映,互显互明。失去了第十八愿成就文和成就偈,就失去了对第十八愿最标准、最准确、最权威的解释,也就失去了研学者对第十八愿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会在宗旨和方向上引起极大混乱。
弥陀化现的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十八愿愿成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从以上释迦牟尼佛的成就文和善导大师的愿成文不难看出,弥陀本愿唯说念佛,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再结合善导大师对四十八愿的解释“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及对第十九愿成就文(即三辈往生文)的解释“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那么,弥陀本愿唯说一向专念必得往生,以及“摄生三愿”和四十八愿唯说一向专念必得往生之旨,就更加鲜明和突出。
弥陀本愿唯说念佛,《观经》付嘱文唯赞念佛和付嘱念佛,《阿弥陀经》也唯说执持名号。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概括而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大师的解释与弥陀本愿、释尊本怀显明第十八愿唯说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四十八愿也唯说一向专念必得往生,《无量寿经》乃至净土三经也都唯说一向专念必得往生。
这样的主旨在夏本中看不出来,不仅看不来,而且十分混乱。不仅主旨混乱,体用不明,而且存在严重的错误和导向。例如会集本第二十五节的内容是五戒十善、六度万行,题目却赫然标注为“往生正因”,使得净土三经的宗旨“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变了味,变成了五戒十善、六度万行。
4
经题不明确
另外,曹魏本的经题是《佛说无量寿经》,该经题与《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高度一致,都是以弥陀名号为体,使人一目了然,净土三经浓缩是弥陀名号,展开是弥陀因愿果德和极乐依正庄严。
而夏本却改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给人以“不知究为何经”的宂沓沉重的感觉,印光大师说“名字万不可改,改则久迷其原”。
5
任意删减
其他,如文义混淆,本末难分,篡改尊名,删除僧宝,不该增加的妄自增加,不该删除的任意删除,不少地方还有理解错误的词语和内容,等等。
总之,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如某法师所说,没有主旨,“找不到方向”,不可当作佛经来看待。
四、会集本不宜流通
印光大师说:“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
莲池大师不流通王本,印光大师不流通魏本,那么夏本也应该停止流通。
流通,等于承认会集本是佛经、佛经可以会集。这样,势必导致人人可以会集佛经,只要觉得佛经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可以进行会集或者改动。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今后极有可能出现第五种、第六种,乃至无数种《无量寿经》会集本,最后导致佛经的极大混乱,真的如印光大师所说“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
更为严重的是,《无量寿经》可以会集,那么其他佛经也可以会集。比如,夏莲居老居士就不仅会集了《无量寿经》,而且还会集过《阿弥陀经》。
既然夏老居士可以会集《阿弥陀经》,那么其他居士也可会集,甚至会集《华严经》《般若经》……
某法师说过,要以古今通行的曹魏本《无量寿经》为主,参研另外四种译本,夏本不是佛经,只可当作夏老居士的个人心得来读诵,不可以当作佛经来研学。会集本既然不是佛经,就没有资格代替原译本予以流通。
常说“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说会集本不是佛经,旨在说明佛经不允许后人妄加改动,而不是否定会集者本人。王龙舒居士是古代少有的在家大德,其《龙舒净土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四众弟子,老年时屹然立化,随佛往生。
夏莲居居士个人修为很好,是现代难得的净宗大德,老年时于念佛声中安详西逝。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资格会集佛经。
后记
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学人是2001年下半年开始读到的,初读时就感到“相见恨晚”而爱不释手,由此开始背诵,以后每天背诵一遍,一直背诵了十几年,直至接受善导大师的思想后才停止。
其间,读过不少净空法师的论述,以及黄念祖大德的《大经解》和《白话解》等文章。十余年间,对夏本和净空法师的讲解,由赞叹到怀疑,再到舍弃,最后彻底倒向善导大师的教法。
本文是2012年后,在电脑上学习佛法时,收集到很多对夏本的评论,通过分析,并比较曹魏本,于2018年写成一短文,2019年底修改为长文,并与今年春完善后发到了微博中。
各种评论主要从多种角度说明佛经为什么不允许会集,并指出夏本的种种错误。但多数评论从圣道立场出发,以自力思想和行持指出了夏本的种种不足,没有从弥陀本愿说明其要害是什么。而且,有些评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夹枪带棒。
作者 | 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