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净土经典,当依善导
普通人读经典,通常存在三个误区,或者说三种通病。为了避免这些通病,一定要有所依准。具体是哪三种通病呢?
1.依文解义
经文一打开,就用自己的语文水平来解释经典,这是很容易犯的毛病,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不要说佛教的经典,即使是世间的书,依文解义也是不行的。
文辞和义理之间是有差别的,“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要推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法。但一般人往往会从文辞上浅显地来看,这样就会误解。
尤其是佛的经典,它所传达的是诸佛内证的真如实相境界,但是所用的语言又是我们凡夫这种分别的语言。
凡夫的语言是为了表达真理而发明的吗?不是。这种语言是为了凡夫之间互相交流,为了分别某一个事物,为了我们的分别心,为了我们的逻辑推理而发明的。
用这种语言来表达诸佛所证的真理内容,这是不可能的,它们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是佛说法又是为凡夫而说,那怎么办?就好像蚂蚁,蚂蚁也有它们的语言,用它们的语言要来说人类的电脑、神舟七号等等,能说得通吗?没办法说。因为在它们的语言系统里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它们有它们的表达方法;但是要表达人类社会的文明,它们无法表达。如果我们要去跟蚂蚁沟通,要把人类文明用蚂蚁的语言告诉蚂蚁,这不容易啊。
诸佛菩萨要把内证境界、真如实相通过人类的语言传达给我们,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再依文解义的话,那肯定就不能理解了,所以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所以,一定要透过文字。佛经里说“不可说”,说到最后,连释迦牟尼佛那么大的智慧,辩才无碍,也只有“闭口缄言”,第一义谛用语言没办法表达,凡夫“动念即乖”。
语言是一个手指头,以指指月,不管怎样讲,它都是一个指。佛所要表达的真如实相义理就是月亮。如果停留在指头上,把指头当作月亮,那不是错会了吗?十个手指指出去,就有十个月亮?指头又不发光。
“你看,从我手臂往上看,再看,往前看,最前面那里就是月亮”,他就看到手腕、看到手指这里了。“再往前看!”“再往前没有了。”没法跳过去,他很难从指头望到月亮上去。所以,我们想理解到佛经义理那个深度是不容易的。
这就是依文解义的毛病。
2.私心自用
既然不能依文解义,有的人就使劲地想,然后私自发挥,结果都是自己的我执我见、邪知邪见,还不如依文解义。他自己乱比附,比如学道教的人比附佛教,“这就是佛家讲的涅槃,那就是佛家讲的开悟”。这些一看就是胡言乱语、私心自用。这种情况很多,这个病得更重。
3.罗列拼凑
有的人知道不能依文解义,也不能私心自用,他就把古今大德的注释都拿来,“你看,这不是我解释的,所以不叫私心自用,也不是依文解义”,他拿来干什么呢?罗列拼凑。这句不错,拿来一用,那句不错,拿来一用。这样其实是不能成章的,但很多人都会犯这种毛病。
比如有七件衣服,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型号、不同的样式。这七件都是好衣服,都是好品牌。现在,从第一件衣服上取一个领子,从第二件衣服上抽一只袖子,从第三件衣服上拿个前襟,从第四件衣服上拿个后片……然后接到一起,“我集七件衣服之大成”。让你穿这件衣服,你敢穿吗?
每位大德的解释都有自己的一个系统和原则,如果把它们拼凑到一起,是不成章的。可能不了解的人会说很好,真正了解的人知道不可以这样的。
这就是三个通病。为了避免这三个通病,我们一定要有所依准,要有一个标准。
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一定不要轻慢、草率,像前面所讲的三个通病——依文解义、私心自用和罗列拼凑,这些都要避免。
我们学习《阿弥陀经》,依据善导大师的解释就可以避免这三个通病。但是,如果对善导大师的思想不能通盘掌握,或许也会罗列拼凑,所以需要我们学习的时候比较凝练,要有宗旨。
为什么要依据善导大师呢?看讲义这张图表比较清晰。
说了四个理由,分为两部分,一是本地德,二是示迹德,都是赞叹善导大师的德行。
1.本地德
善导大师被公认为是“弥陀化身,所说同佛”。这样的一位祖师大德,当然是我们依准的对象。其他祖师大德很少听说是弥陀化身的。有人说永明延寿大师也是弥陀化身,可是永明延寿大师并没有开创净土宗,也没有关于净土宗的专著遗留下来,即使我们想依准,也无从依准。
2.示迹德
示迹,就是示现迹象。本地,是藏得很深的,我们并不了解,只是从外表的迹象来观察、推断,像这样的德、这样的证,应该是弥陀化身。
本地是弥陀,但示迹未必一定很高超。因为佛菩萨度众生可以示现一切相,可以示现为大德祖师、长者居士,也可以示现为凡夫走卒,乃至示现为六道众生。善导大师不单是本地德深,而且示迹有非常高超的德行,所以值得我们依准。
示迹德从三方面来说明:教德、证德、化德。
(1)教德
教德,是指在教理上解悟甚深的功德。善导大师“创净土宗,楷定古今”,是净土宗开宗立教的祖师。我们按照净土宗的义理修学净土法门,当然要依准善导大师,这是天经地义的,很明显的道理。
“楷定古今”,“古今”是什么意思?与善导大师同时代的叫作“今”,比善导大师早的时代叫作“古”。比善导大师早的,以及和善导大师同时代的一些法师,对净土的解释有错误,不够正确、纯粹,善导大师把它们修正,作为一个标准确定下来,这叫“楷定古今”。
善导大师所处的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最鼎盛的时代,祖师大德如群星璀璨,随便一个修行人放到现在都是大德、大法师。
善导大师所楷定的对象不是一般人,而是佛教最鼎盛的隋唐时代最顶尖的大师级人物。他们对净土法门的解释,在善导大师看来还不完整,还有缺陷。
由此可以想象善导大师是何等人物!所以,我们依准善导大师是毫无问题的。
(2)证德
善导大师在教理上有巨大的贡献、丰硕的成果,他个人的修持如何呢?有的人教理贡献很卓越,但个人修持方面或许没有殊胜之处,而善导大师不一样,大师个人修持炉火纯青,入于化境,所谓“证入三昧,念佛放光”。
善导大师又被称为“光明和尚”,口念一句佛就放一道光。这是三昧境界,是佛性光明,证悟非常深,从古到今很少听说。
因为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南无阿弥陀佛”,一道光放出去,小小地示现一下。释迦牟尼佛也经常口中放光,释迦牟尼佛口中放光的时候,一般都是要授记的,像《无量寿经》《观经》都讲到释迦牟尼佛放光,这种证德是非常深的。
(3)化德
善导大师化度众生的功德如何呢?“专宗本愿,专倡称名”。善导大师专门提倡易行道——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名,这样才可以普遍地度化一切众生。
善导大师这种教化的功德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举个例子,善导大师从他师父道绰大师所在的山西玄中寺回到终南山悟真寺后,一方面在终南山游心三昧,潜心著作,另一方面,大师经常路经浐水,到长安城去教化。经过三年的时间,长安城“满城断肉,屠夫歇业”,大家都吃素了,屠夫都失业了,整个行业都受影响;“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士女归者无数”,这种教化的力量不可思议。
这是化德超胜。
由于这几方面,所以我们依准善导大师。讲这些,是让大家对我们所依准的祖师产生无比的崇仰,所谓“因人重法”,因为善导大师这样尊贵,他的解说值得我们信靠:是要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怎样依准善导大师呢?
1.依根本精神
我们依准善导大师,要抓住根本。根本精神就是两句话八个字——“本愿称名,凡夫入报”。这也是净土宗的骨干,有这两句话八个字就有净土宗,离开这两句话八个字就没有净土宗,就不叫净土宗,这是净土宗的法印、宗印。我们就依据这个根本精神。
这里点到为止,以后的讲解会贯穿这个精神。
这是个大原则。
2.依具体解释
具体解释有两点。
(1)全篇文句
《阿弥陀经》全篇文句的解释依据《法事赞》。
《法事赞》并不是先引用一句经文然后解释,而是用赞偈的形式把一段段的经文糅合在一起解释。这种解释方式,初学来看可能有不方便的地方,但如果仔细琢磨、推敲、思维,就会发现它非常精妙。就像蚕吐丝一样,蚕肚子里有丝腺,吐出来都是丝。
善导大师把整部《阿弥陀经》的义理融会在心,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特别流畅、优美、完整,天衣无缝,我们以后学习的时候会感受到这一点。
这是全经文句的依准。
(2)重要文段
《阿弥陀经》的重要文段,依据善导大师五部九卷的解释,例如“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是《阿弥陀经》最核心、最重要的文段,还有六方诸佛证诚的文段等,这些文段,在善导大师的著作当中往往会被反复引用、解释,这样我们也可以拿来作为依据。
比如我讲的《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当中,就把善导大师五部九卷中所有关于核心经文的解释列出表格,一看就很清晰。
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法。
我们就从两大方面、三个小点来依准善导大师:
第一,依根本精神。根本精神就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千讲万讲不能离开它。掌握了根本精神,即使具体的文句稍稍模糊,不是很清楚,或者哪个名相不了解,都无妨大局,没有关系,因为大方向、大根本把握住了。
第二,依具体解释,即《法事赞》以及五部九卷里的重要文段。
▍摘自《阿弥陀经归宗解》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