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千僧念佛抵御外敌的明末遗老
——黄翼圣与净土法门
黄翼圣(1596年—1659年),字子羽,号摄六、莲蕊居士,明末常熟(今属江苏)人。崇祯年间,黄翼圣以诸生身份入朝为官,曾任四川新都(今成都市辖区)知县、安吉州知州。他是著名的明末遗老、诗人,著有《黄摄六诗选》、《莲蕊居士诗选》、《跃影斋诗集》等。
黄翼圣早年以诸生的身份入仕,后中崇祯年间丁丑科进士。《莲蕊居士传》中说:“子羽娟美静好,眉目如刻画;举止声(静),秀出人表;属文(善)词,散华落藻”,可见他不仅生得容貌清秀,而且擅长诗文。
别看黄翼圣外表娟秀,但他却是个铁骨铮铮的钢铁男儿。张献忠举兵入川之时,曾途经新都,当时黄翼圣任新都知县。传说张献忠的军队号称“魔军”,杀人如麻,看到张献忠大军压境,城中众人无比惊恐,纷纷逃离,到山洞中避难。看到这样的情景,黄翼圣来到山洞,声泪俱下地对百姓们说道:“如今敌军来临,大家各自逃窜,难道唯有我这个县令没有双脚吗?我之所以留在城中,就是为了抵御强敌,保护城中百姓。请大家随我一起回城抗敌,共谋良策,并肩作战。我愿与新都城共存亡,令我的妻女家小为大家煮粥奉酒。假如城池失守,我便带领全家在县衙门前积薪自焚,以死谢罪。”
听了黄翼圣的肺腑之言,百姓纷纷哭着跪在地上,决心随他回城,以死相争,保全新都。在新都战事最为紧要的时刻,黄翼圣率士兵奋起还击,千余僧众同聚城头,共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声震天地,众生有愿,弥陀有感,虽然张献忠的义军向以做战勇猛著称,但他们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震慑人心的仗势,于是义军心生恐惧犹豫,终而放弃了对新都的进攻,绕城而过,新都全城百姓 由此得以保全。
原来,黄翼圣任新都县令后,不仅对百姓恩慈有嘉,对僧人更是异常恭敬,县衙大堂有事升堂,无事便是僧人斋堂,一时聚集僧众千余人。在新都陷于重围之时,不仅百姓们誓死跟随,就连僧人们也紧随其后。
当时的张献忠义军所向披糜,守军无不闻风丧胆,避之不及,唯有新都县城,在黄翼圣的领导下,取得了守城胜利,在一定程度了鼓舞了明军士气。崇祯皇帝得知之这个消息后,特下召迁升黄翼圣为吉洲知府,以示嘉赏。
但无论如何,大明王朝气数已尽,根本无力挽回义军起义、清军入关的颓势。明朝灭亡后,黄翼圣悲痛万分,从此归隐山林,在沙头印溪,筑起了莲蕊楼,自号莲蕊居士,过起了念佛修行的隐居生活。
在归隐山林、专心向佛之后,黄翼圣曾写了这样一首诗:
莲蕊自开常见佛,桑田已变不言官。
一编中有遗臣泪,岁月图章子细看。
诗中明确表达了愿毕生做明朝遗老,从此再不为官的思想,更表达了愿念佛求生净土“花开见佛”的终极之愿,其志之坚,其心之赤,其诗之巧,可见一斑。
《莲蕊居士传》中说:“(黄翼圣)性好古铜磁器及宋雕古书,搜访把玩如美人”,可见黄翼圣生性喜爱铜器、磁器和古玩字画收藏,并视之如“美人”。尽管如此,当有人劝诫他,不应以此影响念佛求道时,他便“缘手散去”,将钟爱之物全部予人结缘,足见他道心之坚。
《居士传》 《净土圣贤录》 当中对黄圣翼的日常修行及最终归宿,都有确切的记载。
书中说,黄翼圣“素服云栖之教”,这里提到的“云栖”即是明代高僧、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又说他“与妻王氏精修净业,营斋奉佛,日持佛号数万”,可知他日常举家吃素念佛,且每天念佛达数万声之多,足见其精进勇猛。
黄翼圣临终之时,令家人“四壁张弥陀像”,并请来法师晦山显公为授菩萨戒。他对显公说:“我现在神明愈健,求生净土的誓愿更加坚定,自信必生西方。明天您就要回去了,再过八天,也就是我往生之日。”
果真,八天过后,黄翼圣在家中安然往生,世寿六十四岁。
娑婆世界,幻变无常,桑田都能成为沧海,何况是一朝亡灭、一朝更起?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然也是世间无常的深刻诠释。
儒家言忠义爱国,此是入世尽分之极;佛教讲往生成佛,此是出世超脱之极。
世间最可苦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所忠之王朝覆亡,故古常有跳水、自刎,身殉前朝之事。
而对于念佛人而言,如是切骨之痛,正可弥增厌离之心,娑婆释迦之遣愈彻入心田,极乐弥陀之唤更加清晰入耳,往生之志,由若金刚,预知时至,安然西去,当然皆自不在话下。
编辑部de故事:
bianjibu18
宗道法师微信:
shizongdao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