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金刚经》4句话:在浮躁的年代里,持一颗沉静的心

金刚智慧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是说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说一切相都有,但是当实证无相的时候,心不会受其影响而波动。之所以发生影响和波动,是因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觉得那些人、事、物、环境状况种种对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关,所以认为是真实相。修行时,首先一定要肯定自己、承认自己本身是虚妄的,进而体会到自己的身体与心也都是虚妄的,然后才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否则只是闭着眼睛说:「虚妄的!外面的环境统统都是虚妄的!」结果别人给你一个耳光,所有的一切就变成真实;这并不是外面的状况有什么不同,而是自己内心的转变。所以,体验、承认坚固的自我执着是虚妄的,如此,也能进一步体验到一切的环境都是虚妄的。

 

《坛经》里。其中有一个故事最能解释这句话。一个旗在风中飘动,有的人说是风在动,有人说是旗在动,而六祖说,什么风和旗都没有动,而是心在动。风也是相,旗也是相,当旗与风都是相,都是虚妄时,唯一能使旗动的就是心念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这里的法不是佛法、道法的意思,而是指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

 

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诸佛菩萨的看法是这样的,它像闪电,它像露水,它不是真的,存在的时间很短。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不过几十年而已,寿命长的,七、八十岁就算是寿命长的,四、五十岁过世的很多,真的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这样看法就正确,就对了。所以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还会不会去造恶?不会了,真的叫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是学问、是功夫。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叫你放下,谁肯放下?谁愿意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叫你放下,你自己放下了,为什么?因为你自己真的了解,不可得,连这身体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一切法不可得。真搞清楚、真搞明白,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佛是圆满的清楚明白了,菩萨是清楚明白没有达到圆满,但是这些人确确实实他们的心清净平等,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有真实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这叫内学。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所谓“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而凡夫心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正因为如此,才遮蔽了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正如《坛经》所说:“般若智慧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般若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只是被无明遮蔽,所以才迷失了,不能觉悟。

 

南怀瑾先生说,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人间所用的概念和方法,是为了很粗线条地去分辨和明了事物。像我们说昨天是过去,今天是现在,明天是未来,这样分别,只是让我们的思维有这么一个规律。但其实,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方面,都是人假定出来的,是人把它想出来的,事物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界定,其实是界定不清的,比如说“当下”,但它已经过去了。所以,这三句话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这些时间的概念。

 

南怀瑾先生说,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文章:网络。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金刚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一个动作改变别人的一生。
传播智慧,助人助己,福德无量,感恩常在

谢谢您!
 请点亮“在看”,让更多人受益

金刚经全文
2
文章点评
2021-05-05
立夏养生,心若清莲生妙香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夏季中第一个节气,而今年立夏来临的具体时间为2021年5月5日14时39分。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春生、夏.. <详情>
2021-05-03
别觉得自己憋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印度有四句极具灵性的话: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4、已经结束.. <详情>
2021-04-22
食肉之人将远离种种功德,招感一切灾厄,引起四百多种疾病缠身
大乘佛法的教义规定禁绝吃肉,纯粹是出于利益众生的缘故,因此大家都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不直接或间接去损害众生,永远不要用众生血肉来维持色身。食肉之人将远.. <详情>
2021-03-24
顺缘由它去,逆缘随他来,一切无所求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亲人、有恩人,也会有敌人或仇人,世间各色人等在我们眼中充满了差异。然而佛法却告诉我们,内心中所有的喜欢或不喜欢,乃至爱与恨其实都.. <详情>
2021-03-23
一个人的意识能量层级决定了这个人的生命成就和人生丰盛程度
科学早已揭示:宇宙间万物的本质是能量,宇宙中的一切都靠能量的转变而运作。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说明:物质的本质就是能量。 对于一个人而言,他的能量级起伏.. <详情>
2021-03-20
没有人会死,只是换个身体重新体验人生!
科教短片:科学家首度发现人类的灵魂视频时长4分49秒,建议wifi下观看 壹“此时此刻,在你周围,比原子还小的粒子正在不断地出现又消失。它们凭空产生,又转瞬.. <详情>
2021-03-18
警惕:你并非真正的修行 !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抗习气,他们不想做任何与感觉相违的事。人们并不想对抗烦恼,不想顶撞或摆脱它们。现在人们所说的修行,并.. <详情>
2021-03-13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是为了遇见自己!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灵修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其实..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