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世界眼花缭乱,我如何一心不乱丨《慧灯·问道》初入佛门篇

慧灯之光网站

《慧灯·问道》第五季 初入佛门篇 第1期

初入佛门的我们,既充满了好奇,又对佛法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不解。“初入佛门篇”特邀嘉宾慈诚罗珠堪布,以其睿智的回答为初学者耐心地解开心结,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地遣除了大家学佛路上的疑虑与障碍。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解决了初入佛门时的很多小问题,也许就能在您的人生中点亮起智慧的明灯。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尊敬的慈诚罗珠堪布,同时还有很多怀揣问题的嘉宾,欢迎大家!

Q1

什么叫“一心不乱”?

观众1:堪布,您好。《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说,如果有人能够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地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终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什么叫作一心不乱?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一心不乱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佛说阿弥陀经》当中讲的一心不乱,是指有一颗非常虔诚的心,然后用虔诚的心全神贯注地祈祷阿弥陀佛,中间没有太多其他的杂念,一直保持这样一颗虔诚的心,就叫作一心不乱。

Q2

如何做到一心不乱?

观众1: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一心不乱呢?

堪布:首先,我们对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要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之后就会生起信心。有了信心后,我们还要通过禅定的方法去稳固这个信心,也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思考或祈祷。因为没有禅定的话,虽然我们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但是这个信心坚持一两分钟就会中断。

简单来说,第一是要对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建立强大的信心,第二是要学一些禅定,这样就可以了。

Q3

可以帮别人完成共修功课吗?

观众1:还想请问您,我妈妈报了共修的功课,但是因为她年纪比较大了,念得比较慢,怕功课完不成,我能帮她念吗?

主持人:这女儿多孝顺。

堪布:对,非常孝顺。如果她在这个时间段内实在无法完成,你替她也可以。但是,如果她可以坚持的话,最好还是让她自己完成。时间赶不上没关系,就往后拖一点,因为让她自己去完成这些,对她来讲是最有利的。

主持人:觉悟和解脱是自己的事,别人替代不了。

堪布:对,就是这个意思。

Q4

母亲不知我帮她做功德,她能获得利益吗?

观众2:堪布,您好。我的母亲不信佛,我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我的钱帮她做了一些功德,比如我以她的名义去放生、助印经书等。请问您,我的这种做法,能够让我母亲得到利益吗?

堪布:可以的。你做这件事的发心,主要就是为了你的母亲,做完以后再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她,这样她就能够得到利益了。

Q5

看到鱼贩杀鱼,此类外境是我自心的显现吗?

观众3:堪布,您好。佛教说外境都是自心的显现,那么我看到鱼贩杀鱼也是我自心业力的显现吗?我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呢?如果是佛菩萨,他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堪布:这个问题很深奥,也很复杂。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现实生活当中,或者说在我们用感官去感受和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从这个层面讲,佛教一般不会说外境都是我们心的现象。这个层面一般叫作世俗谛,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看到的外境是什么就是什么。比如,你看到一个人,那么他是不是你的心的反映或者投射?一般不讨论这个。从这个层面讲,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内在的,有判断和思维能力的东西,而外在的山河大地就是山河大地,在世俗谛的层面,不会说外面的一切都是我们心的显现。

那什么时候会讲外境是心的显现呢?当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是外在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感官投射出来的一种画面;以及真相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佛教就会说你所看到的外境就是你自己心的显现。比如,你看到有人在杀一条鱼,那个人是不是你的心的投射呢?这个时候会有两种答案,佛教的唯识宗和更高的中观派,它们对此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佛教的唯识宗也属大乘佛教,它会说这个人的生命是存在的。如果说全世界唯一只有我一个人存在,其他都不存在,其他都是我的心的现象,这是不可能的,这就变成了哲学里的唯我论,唯我论是唯心主义里面的一个学说。

唯识宗认为,外面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东西确实是我们的心的反映,而六道轮回的众生是否存在呢?他们确实也是存在的,并不是我们的心的现象。我们的心并没有看到他们的生命,看到的只是他们表面的外层。而在可见的外层物质背后,唯识宗认为有生命存在。那么这些外层的物质部分,至少你眼睛可以看到的部分,例如这个人的肤色、衣服、形状等,这些都属于你自己心的现象。

关于这一点,现代科学其实已经证实。比如我们认为自己所看到的物质的各种颜色是外在的东西,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外面的物质根本没有颜色,红、黄、白、绿等,这些全都是我们大脑里面的画面而已。于是我们就迷茫了,大脑里的画面跟外面的东西分不清楚了。比如你戴着太阳镜去看东西,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戴了这种眼镜,就会以为透过镜片看到的颜色就是这个物体的颜色;但如果你知道自己戴了这种眼镜,就会明白这时看到的颜色并非物质本来的颜色,而是镜片的颜色。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颜色,实际上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它并非外在实有的东西,而完全是我们自己大脑里的画面。科学家所说的大脑中的画面,就是佛经所说的“眼耳鼻舌身”中眼识的反映,二者只是用词不同,实际上是一个意思。那么,各种各样的颜色,它们不在外面,又不是我们的心的话,还会是什么呢?所以最后可以肯定这些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的反映。

声音以及我们的五个感官所接触到的所有东西也是这样。科学家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所尝到的、所嗅到的等,全部都是自己感官的一种反映,其实这些外在的东西本身并不存在,但我们却一直认为自己所感受到的都是存在于外面的,比如吃糖果的时候,所谓的甜,我们认为是这个物质的味道,存在于外面的物质,但实际并不存在。“外境是心的现象”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佛经讲的就是这个,这是被现代科技已经印证了的事实。不过,科学家自己往往不再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如果再进一步思考,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任何事物上,你都可以打一个问号:“这会不会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衣服的颜色,以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未怀疑过它的真实性,但有了上述观点后,我们就会发现“衣服有颜色”完全是错误的认知。那么,我们感官看到的所有事物会不会都是这样?这个时候,我们是真正的怀疑论者。实际上西方的科学、哲学,对事物怀疑的程度还不够,佛教就是要告诉你,你的怀疑程度还不够,怀疑的范围还太小,只是一部分,你应该要更多地去怀疑。于是,我们对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画问号,但是最终全部都打上问号后,怎样去解决,怎样去回答呢?有些问题科学已经回答了,而剩下的,则在佛经里已经清楚地讲过了。

这种思考对我们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曾经一直认为真实的一个东西,现在一下子明白它并非真实,而其他东西也有可能是这样,这对我们打开思路是一个突破口。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世界观由此诞生,这个世界观就是“外境是心的现象”。

这个时候,唯识宗会告诉你,人是存在的,这些生命的个体是存在的,唯识宗的一部佛经从头到尾专门就讲了这个。然后到了中观的层面,则会告诉你,这一切,包括你自己,都如同你的梦境一样。比如你在梦里看到有一个人在杀鱼,而当你醒来时,想想这条鱼,杀鱼的人,还有你自己,三者在梦里真的存在吗?如果你想三选一,认为自己是存在的,他们不存在,这显然不可能。其实你们三个都不存在,全部都是你自己在梦里制造出来的错觉。所以这些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但是,当回到感官世界,唯识宗不会跟你讨论这是不是心的现象;而回到世俗谛,中观也不跟你讨论这是不是如幻如梦。在这个层面上,虽然一切都并非实有,但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它们就跟非常真实的东西一样,可以给我们的感官提供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我们就可以在这一层面中正常生活,不需要再去思考。其实科学也一样,科学家用科学的研究完全证明了颜色不存在,但是他们回到现实生活的时候,也会对颜色产生执著。比如女性科学家明明知道她的口红和所有东西实际上都是大脑的画面,她刚刚才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证明了这一点,可她回到现实生活中,还是会跟大家一样去化妆,挑剔衣服的颜色。

中观和唯识宗回到世俗谛层面时,它们也告诉你不要讲这么深奥的东西,在世俗谛的层面这些是说不通的。如果要谈这些深奥的东西,就要提升自己的境界,然后再去探讨。外境是心的现象,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这样分很多层面去理解,才能比较全面。

主持人:您说的这个让我想到了《金刚经》里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堪布:对,这就是从中观的角度,中观的第三层境界讲的,是很深的。

Q6

菩萨舍己为他的勇气从何而来?

观众4:我知道菩萨可以为众生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请问菩萨们的这些勇气来自哪里呢?

堪布:这些动力就是来自于他们的慈悲心。我们普通人,比如父母,尤其是母亲,对自己的儿女,完全可以做到像菩萨那样付出。母亲与菩萨的区别在于菩萨对所有人都是这样付出的,但是母亲只对自己的儿女可以这样付出,对其他人就不可能。二者的动力、来源是一样的,都来自慈悲心。因为母亲对她的儿女有像菩萨一样的慈悲心,所以她怎么付出都愿意,甚至包括付出自己的生命。菩萨也是这样,菩萨对慈悲心的这种修行和锻炼,已经完全达到了母亲对亲生儿女这种感情的层面,因此他们对众生的付出毫不费力。在菩萨看来,这些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Q7

觉得生活没意思,是因为找不到内心的慈悲吗?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想到现在很多人上课睡觉,上班迟到,生活中提不起精神来,总觉得每天像行尸走肉,是不是因为找不到那个内心原动力的慈悲,所以觉得生活各方面特别没意思。

堪布:对,这是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城市人的问题。也许有很多人没房没车,物质条件差,但是大部分人的生活,从物质层面讲,基本需求已经满足了,满足之后他们没有更高的追求,也没有什么新的目标,比如说学佛,慈悲心,这些都没有,这样的生活就像是行尸走肉。过去大家都贫穷的时候,在物质上面还有一些追求,赚到一点钱就特别兴奋和高兴;现在很多人对这个也已经麻木了,没有其他更高的目标了。如果你想找回小时候那种父母给点零花钱,就特别开心、兴奋的感觉,现在就需要建立新的、超越物质的目标。在为新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你就可以找到所有这些感觉。

主持人:建立新的目标,才能找到生命的原动力,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又值得追求一辈子的事。感谢堪布的智慧解答,同时也感谢各位观众的热心提问。

希望您能够在佛法中找到自由,找到快乐。祝您自利利他,利乐有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下期预告(11月12日)

初入佛门篇 第2期

Q1 过分感性vs悲心强烈,怎么区别?

Q2 女性可以不转男身而成佛吗?

Q3 未灌顶而看密法,该如何补救?

Q4 众生度不完vs众生都能成佛,矛盾吗?

Q5 生病是因为别人的传染,还是自己的业力?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3
文章点评
2020-12-19
答疑解惑丨放生动物死亡,放生者有过失吗?
堪布您好。我经常参加放生,在放生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造成少量的放生物死亡,这时候有人就会很生气,指责我们放生不如法。其实我们已经尽力做好保护措施了,可还.. <详情>
2020-12-17
这么多重名,超度如何能精准定位?丨《慧灯·问道》初入佛门篇
 《慧灯·问道》第五季 初入佛门篇 第4期问堪布您好!现在吃素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些“洋快餐”店也推出了素汉堡,我也挺想去吃的。但是有道友建议我不要去,.. <详情>
2020-12-15
莲师的工作,就是加持末法时代的修行人
莲花生大师为诸佛菩萨的总体,是所有佛菩萨的代表。也可以说,莲花生大师包含了所有佛菩萨的加持和功德。莲花生大师是金刚乘或藏传佛教的祖师,于达娜果夏湖里.. <详情>
2020-12-14
今天,释迦牟尼佛加持日,恰逢日食
今天是12月14日,藏历十月三十,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加持日,恰逢2020年最后一次日食。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信息,在遥远的南美洲可以观测到日全食,.. <详情>
2020-12-13
慧灯小卡片丨践踏佛影
您可以收藏本文,或长按图片保存,以便随时查看。“慧灯小卡片”持续发布中,感谢您的关注!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素材来源:《慧灯之光》.. <详情>
2020-12-12
答疑解惑丨怎样防止放生物命被再次捕捞?
  问堪布,您好!现在在全国各地都有捕捞放生物命的现象。一部分人认为,因为有放生才会有捕捞,所以不应放生,捕捞的过失也应归于放生者,甚至引用“没有买卖.. <详情>
2020-12-10
念咒嘴都念瓢了,顶不上念这一句?丨《慧灯·问道》初入佛门篇
 《慧灯·问道》第五季 初入佛门篇 第3期问有一种密宗的咒语叫加倍咒。持此咒,据说能令我们读的经书,还有咒语,增加百万遍、千万遍或一亿遍的功德。我想知.. <详情>
2020-12-08
两人同时遇险,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伦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电车难题”,其内容大致是:有五个无辜的人被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