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无论修哪一种法,要求中道,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中国佛教网

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

这个咒就是从你心里念出来的,这个咒又能回来到你心里。

所谓咒心心咒,这个心和咒合成一个了,没有分别,你想要忘,也忘不了了,这叫不念而念、念而无念。

你把一切妄想杂念都念没有了,就是一个诵持楞严咒的心,这叫打成一团,成一个了,团结起来了。

你这思想念头团结起来了,没有第二念了,就像流水源源而来,前浪推后浪,浪浪不断,这样子“水流风动演摩诃”,水流的声音和风动的声音,都是楞严咒的咒心。

你能念到这个样子,那时候你就是破戒了,也还能得到戒根清净;你没有受戒,就得到受戒。

本来你不向前进步,不研究佛法,一念楞严咒,念得时间久了,也自然生出一种精进心来;没有智慧的人,也会开智慧。

如果你修行不得清净,开斋破戒,但是因为你不忘楞严咒,所以很快又恢复清净了。

如果你在没持咒、没受戒以前,犯过禁戒,那么持咒之后,所有一切破斋犯戒,这一些个罪,不管是轻、是重,甚至于不通忏悔的四波罗夷罪、五逆、四弃、八弃,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连一个头发那么多都没有了,所以楞严咒的力量是不可思议。

有的人听见楞严咒这么灵,他就单单念咒,也不修行了,这也是一种太过的行为。

因为修道,无论修哪一种法,要求中道,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这个咒固然是灵,但是定力也要修的。

楞严咒说这个咒的灵验,但是反闻闻自性,修耳根圆通这个法门,也是最要紧的。

你就诵咒的时候,也应该反闻闻自性,要自己回光返照。

前边不是说吗?诵这个咒,咒就是心,心也就是咒,心和咒分不开了,心、咒,二而不二。

你能到这个样子上了,你求什么就都能遂心如意,一定会成就的。

那么你能心和咒都合到一起,这也正是你得到禅定三昧了,得到真正的定力了,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要知道的。

长按二维码  感恩您的关注

4
文章点评
2021-10-13
月映虚舟禅宗概论3006 圆觉经普贤菩萨
3006 圆觉经 普贤菩萨《圆觉经》第二章普贤菩萨,我们看到《金刚经》当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禅宗讲:无念,无相,无住。前面.. <详情>
2020-11-05
无论修哪一种法,要求中道,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心里念出来的,这个咒又能回来.. <详情>
2020-11-05
请不要给无明充电!
我们的规矩基本上就是坐直,不管你心里出现什么,只是看着它就好。如果你的思绪一个接着一个过来,也“只是注意到它”就好。比如说,不要去想“念头这么多,什么.. <详情>
2020-11-05
恶业的违缘,您知道是什么吗?
对于恶业,要制造一种违缘使它变成不定业,这个违缘就是忏悔。在《大乘阿毗达摩》中讲,无始以来所造恶业都有办法让它变成不定业,这个办法就是对它生起后悔心.. <详情>
2020-09-07
一旦开始积聚福德,我们的理解就会变得较深入而细微...
什么是“福德”?从某种角度来看,福德即是“能力”。事实上,它是让我们得以听闻、思惟、修持佛法,包括生起好奇心的能力。现今,我们的福德非常有限,以至于.. <详情>
2020-09-07
“名誉”对于一个人会带来真正的利益吗?
所谓的好名声除了能让人得到一时精神陶醉外,其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自己和他人的今生后世也不会带来任何利乐。世间只有能力和权威带来名誉,而不可能由名誉.. <详情>
2020-09-06
每天生活像一场电影,用坐禅回归那块白色幕布
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场电影我想,你们多半相当好奇禅到底是什么。禅,实际上是我们生活的方式,修习坐禅,就犹如你设定闹铃。除非你设定闹钟,否则它不会有所作用.. <详情>
2020-09-06
平息愤怒这些都是最好的方法...
愤怒是个活生生的感觉,它会生起,也需要时间平息。即使你有充分证据能向对方证明他的愤怒完全是来自于错误的认知,你还是不能立刻干预他的感觉。愤怒就像你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