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重阳节
二九相重,又称“重九”
“九九”谐音 “久久”,有长久之意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节并称
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
今天是重阳节
那么佛教中的重阳节
又是怎样的呢?
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重阳节还是摩利支菩萨圣诞日
摩利支天被称为战神、财神!有护身、隐身、得财、诤论得胜等功德,被人尊称为摩利支天菩萨、大摩里支菩萨。
佛经中的孝道:佛门中也有很多关于孝道的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故事:地藏王菩萨救母
地藏王菩萨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时,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中,身为婆罗门女,因母信邪,不敬三宝,堕在恶道,而思挽救,遂“卖家宅,广求香花,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即“为母亲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不但亡母得脱地狱之苦,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同时俱得超生。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又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有一生,地藏王菩萨在清净莲花目如来像法中修行,名叫光目,秉性孝顺,为救亡母堕落恶道及短命之报,于佛像前发弘誓愿:“过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释迦牟尼佛报答亲恩:佛陀成佛以后,先度他的父亲净饭王,由于他唯恐父王对佛法不信仰,便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的王富贵之俗念,使净饭王安心皈依三宝。
佛陀又以般若圣智,阐明世间苦、空、无常的至理。最后劝导父王和一切释姓王族,均修行净土法门,深信切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一次法会,净饭王以下立时得法眼净,并且证果位者甚多。
佛陀为报答母亲恩,上升到忉利天宫,为摩耶夫人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共九十日,佛门中也把此经称为佛教中的孝经。
目犍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拔母亲。佛陀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僧众的力量,救出你的母亲。”目犍连依佛陀所授,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陀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时,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佛教里的孝养:孝养,是指竭尽孝忱奉养父母。孝养父母包括着三个层面:基本的行孝;精神层面的行孝;佛学的行孝。
一、基本的行孝:细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父母的衣食起居,一定要细心去照顾,要了解父母生活的习惯、爱好,以及身体健康的状况,才能照顾的周到。换句话说,他的身体需要那些养分,需要多少分量,在生活上、起居上妥善的照顾,养父母之身,使父母的身体健康长寿。
二、精神层面孝顺父母:愉悦父母的心情:子女只有懂得父母的情绪、爱好,父母所喜欢的、所厌恶的,才能培养父母的欢心。大乘经中佛常常教人,常生欢喜心,远离一切忧愁烦恼。父母欢喜的是什么?忧虑的是什么?父母欢喜的是儿孙孝顺和睦、兄弟姐妹能够互相合作,共同的创业,共同的守成,同一条心。反之,如果兄弟不合,父母就会忧虑,令父母忧虑的,就是不孝。
再譬如,我们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父母操心;品性不好,父母操心;对老师不恭敬,对同学不友爱,都是令父母操心、担忧的。而如果要想真正孝顺父母,令父母生欢喜心,就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尊师重道,友爱同学,发奋读书。也就是说,孝道会推动你,在求学阶段好好学习;学业完成之后踏进社会,为了让父母欢喜,你会服从、尊敬上司,与同事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对部属有仁慈的心。这都是在尽孝。
三、佛学的行孝:让父母明白佛学的真谛,是为真正的孝道
佛学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明了人有今生还有来世,今生我们对父母能够尽的孝道,我们统统做到了,但来生怎么办?我们还能照顾到吗?
学佛让我们懂得尽孝,让我们了解尽孝的意义,无限的深广,所以我们努力尽孝。我们的父母对比着看看别人家的子女,就知道学佛的好处,如果我们再经常给父母讲讲佛法的博大精深,谈谈我们学佛的体会,让父母也开始与佛结缘,我们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孝道。
重阳节不妨念佛孝亲
一般我们诵经圆满,都会念一段回向文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其中的四恩指的就是:一、父母养育恩;二、师长教导恩;三、国主水土恩;四、众生护助恩。在四恩中亦以父母恩为首位。报恩,尤其是报父母恩的思想,不但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精神,更是中国文化优良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