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鲍尔莱恩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人生在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博主升职后,福利待遇远高于之前,于是决定请所有关系不错的同事吃饭。原本在酒店里订了三桌,可赴约当天,同事们却以不同的借口推辞,最后勉强凑了一桌。
席间,大家言笑晏晏,可说出的话却似乎变了味儿:
“看不出来,你本事挺大啊”,
“以后就是领导了,可别瞧不起我们”,
“走关系没,平时我也没看出你有多优秀啊”……
本以为会得到祝福,可没想到,桌上的人多多少少都沾了点儿“凭什么”的怨气。
博主说,那大概是她吃过最尴尬的一顿饭。其实,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有个扎心真相是:这世上,除了父母,并没有多少人希望我们过得好。
所以,招摇幸福,更多的是惹他人嫉妒,徒增自己的烦恼。
喜悦分享错了人,就是显摆;悲伤倾诉错了对象,就是矫情。
聪明的人早已将成长调成了静音模式,不随意倾诉自己的悲欢,暗自欢喜,暗自成长。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说话太多,是修行的一个违缘。
首先,话说得太多,就没有修行的时间;
其次,话说得太多,则说每一句话的时候,都需要思维,思维好以后,才能说出话来,这样会使心里的念头层出不穷,心就不容易静下来。
很多人虽然有权有钱、应有尽有,最后还是不幸福。主要的原因,就是嫉妒。
嫉妒的对境,是其他人的优点或优越之处,比如有钱、有权、有名声、修行好、更精进等等。
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一般会产生两种情绪:一种是随喜,就像自己好一样地高兴,这种心态的功德相当大;
另外一种就是嫉妒、不高兴,凭什么他比我好?他怎么能超过我?
随着不高兴的后面,还会滋生其它的负面情绪,嗔恨、抱怨、诅咒等等。
为了减少嫉妒,平时就要少看电视,少看广告。因为电视广告中,充斥着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很容易产生嫉妒心与攀比心。
同时因为受到刺激,还会增长贪欲心,严重的,甚至会为此铤而走险——欺骗、偷盗、抢劫,想尽一切手段去挣钱,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如果想幸福,就不要去看邻居的家,以免产生嫉妒心,要学会安于现状。
有嫉妒心的人永远都不会幸福,因为嫉妒的本质,就是不愉快、不开心。嫉妒别人修行好,是对法的嫉妒;
嫉妒别人比自己有钱,开的车比自己的好,住的房子比自己的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贵,戴的表比自己的高档等等,则是对世间法的嫉妒。这样活着,是多么辛苦啊!
因为嫉妒,有些天性野蛮的人,会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
嫉妒不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且还会阻碍我们的解脱。
古今中外有很多事例,都证明了嫉妒的危险性。人的情绪是可以培养、训练的,既然我们要追求幸福,就要尽量去控制那些会给我们带来不幸的情绪。消除嫉妒,学会随喜,都是幸福的源泉。
另外,修四无量心中的喜无量心的前提,就是要找到一个幸福、健康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们怎样去修喜无量心呢?
对修行人来说,通过长期修习随喜心、喜无量心的训练,就能慢慢养成习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不但不会嫉妒,反而由衷地欢喜、随喜,这就是修行人的风范。